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保存实力,让阿维萨继续和帝国海军在海上作战,寻找其他的机会来削弱帝国的海上力量。
因此,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
要么想办法继续北上攻克帝都,这是我们战争目标的核心,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条路。
帝国的舰队封锁了河面,我们的船只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新建和行动将非常困难。
想要进攻帝都,就必须想办法加强我们河面的力量,或者想出其他的方法来打破或者规避帝国在河面上的力量优势。
另一个选择就是以伊利亚河为界,与帝国分河而治。这样的策略可以让我们稳固现有的领土,避免继续与帝国军进行大规模的冲突。
但这样的弊端也很大,帝国不会坐视我们壮大,一旦我们前线的部队撤回,他们必定会发起反攻,试图夺回失去的领土。
此外,这样的策略也会让我们失去进一步扩张的机会,限制了我们的战略选择。
帝都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也不想就此放弃,更不想错失攻陷帝都的机会,我们需要新的计划。
我们的敌人不是顽固守旧的人,他们在被我们的各种火器打疼后,已经开始重视起了这种武器。
为了确保我们接下来的计划能够成功,我们需要对他们现在的装备水平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我们仔细分析了从帝国军手中缴获的火枪,这些火枪的设计和制造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
枪身比我们使用的大很多,这表明帝国军在追求火力和威力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枪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枪管下端挂载着战斧、单刃刀等近战武器,这种设计显示了帝国军在火枪上也融入了他们传统的近战理念,使得士兵在火枪无法使用时仍具备一定的近战能力。
枪的整体十分沉重,这可能是为了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士兵携带和操作的难度。
这一点倒与矮人近战与远程一体的设计理念相似,只不过工艺比矮人的相去甚远。
枪支上的铭文用的是帝国文字,上面都铭刻着铸造者的名字,这些都是帝国自己造的,并非进口。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表明帝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生产火器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在战争中可以更快速地补充装备,也更有可能根据战场的需要来改进和调整他们的武器设计。
通过对战俘的审问得知,帝国从矮人那儿收购了一批火器,并且高价聘请了一位矮人工匠,来教导帝国的工匠们铸造火器。矮人工匠的加入无疑会加速帝国火器技术的发展。
帝国的高层认为:既然大炎内乱导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到火器,那么就去找矮人买。
这个决策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矮人的工艺是出了名的好,他们的锻造技术和对金属加工的精湛工艺远近闻名。因此,矮人制造的火器在性能上肯定比大炎的要强,帝国仿造出来的火器也肯定比叛军的要好。
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因为矮人火器的口径大,功能齐全,自然也就更厉害。矮人火器的设计往往注重威力和耐用性,这使得它们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然而,这种火器的代价是更重的枪身与更大的后坐力,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矮人来说,这种程度的副作用是可以无视的。
矮人族以其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强健的身体而自豪,他们能够轻松地驾驭这些火器,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与火枪一体的战斧等近战武器。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火器的副作用却是致命的。
人类没有矮人那样的力量和强健的身体,他们难以流畅地挥舞与火枪一体的近战武器。火枪上的重量使得人类士兵在使用时感到非常吃力,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这种不适感会显着增加。
火枪上也没有专门设计来抵消后坐力的配件,人类士兵只能依靠肩膀抵在枪托上来硬抗火药爆炸带来的冲击。
这种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人类士兵在射击时难以保持稳定,射击精度也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火器的后坐力较大,士兵在多次射击之后会感到身体不适,这限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持久作战能力。
同时,大口径的火器还意味着需要配备更重的弹药。士兵们在行军时必须携带更重的弹药,这增加了他们的体力消耗。
后勤补给线也必须提供更大量的弹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补给的难度。
人类驾驭矮人的火枪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人类士兵身体条件和战术适应性的考验。
矮人设计的东西根本就不是给人类用的,这需要帝国的工程师和工匠们根据人类的身体条件和战术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
只有这样,帝国的军队才能真正利用这些利器的力量,有效地发挥火器的作用。
火炮上倒没什么,谁都喜欢火力更猛、射程更远的火炮,这一点倒值得向矮人学习。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
在火枪方面,帝国走向了一个误区。帝国军在火枪的设计上过于追求模仿矮人的火器样式,而忽视了人类的生理特点和战术需求。
这种盲目追求大口径和重火力的做法,导致帝国的火枪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经过帝国军舰队多次袭扰后,我们发现帝国军关于火炮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直线瞄准射击的大号火枪阶段。这也是他们在多次袭扰中,会被我们屡次击退的原因。
最终,我们一致认为帝国军的火器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