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黄博嘛~
家里没个人看家也不行对不?
果然,晚上的时候,哥哥们一致同意,甚至开心的不行,包括爱读书的黄熙霖都想去其他县份掌掌眼。
黄博自然是郁闷得不行。
他要被留下来看家了。
何慧娘看着他哀怨的脸也是闷笑,但是孩子们全去了,她是不放心的,只能对黄博说声抱歉了。
第二日,黄博去私塾给四个儿子请假,说家里长辈要带他们去其他县城研学。
研学这个词,是黄沐霖教他的。
夫子虽然不太明白什么是研学,但也清楚黄家那四个孩子是要去其他县城见识一番了,当即就给他们批了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夫子这点远见还是有的。
收拾了几套衣物,带上银钱,老汪驾了一辆比之前坐过的大了不少的马车来接他们。
车厢一看就很结实、厚重,拉车的马从单匹变成了双匹。坐进车厢内,黄沐霖也发现内饰等物品和之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尤其是马车起驾后,几乎没有感觉到摇晃,只有碾过石块会有一些震动。
出远门旅行必备啊~
她舒服的靠在车窗边,欣赏着车外的风景。
几兄弟同样是第一次坐这么好的马车,且他们是第一次离开启灵县,去往别的县城,满心都是期待。
这一趟除俞泽外,还有三位从没见过的侍卫,四个人两前两后的跟随在车厢周围。
东凛本就是丫鬟出身,在车里服侍众人吃用。
何慧娘和四兄弟第一次被人如此恭敬的服侍,都吓了一跳,纷纷让她不必如此。
东凛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望向黄沐霖求助。
黄沐霖不得不安抚家人们,说以后新房有了丫鬟小厮,也会如此这般,希望大家能尽快习惯。
同时也对东凛说,他们家的规矩不多,稍微随性一些比较自在。
东凛点头应下。
一路上说说笑笑,直到傍晚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与启灵县相邻的博丰县。
博丰县比启灵县占地面积大了将近一倍,以书院闻名。
清风学院已成立近百年,是当初一位很有名的博学夫子创办的,他本是博丰县人。
他创办学院后,教导出许多当了官的文臣,清风学院因此闻名。
这位院长还亲自带出了一批很优秀的育人夫子,并以此为学院传统,代代相传,确保学院夫子教书育人的能力。
许多读书人慕名而来,一些大家族也会把孩子送来清风学院求学。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比不了京城的国子监,但在天祥国,清风学院是一流的育人学院,不看出身,只要学子是清正的读书人。
清风学院的存在也使得博丰县水涨船高,人口越来越聚集。博丰县县令上报朝廷得了允许,不停向外扩张建设。
所以在天祥国内,以「县」为单位的,博丰县的面积是最大的。
现任当朝太师赵文博同样出身于博丰县。
此时他也在博丰县,回乡省亲。
杨丽君等人进入博丰县时有人前来接引,带他们去了当地文人与大族聚集的恩科街。
恩科街这个名字是某任县令改的。
当时好些从博丰县出去的读书人考了恩科,并得了名次当了官。
相当一部分人在有了银钱后,选择了博丰县文人居住最多的街道买了宅子给家人定居,当时的县令见状便突发奇想,给街道改名为恩科街。
使得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聚集在这里。
是博丰县最着名的街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