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歌城。
东平街倚山路吴家巷。
陆轻文这边。
此刻,正坐在案桌前,用手机搜集人工降雨的资料。
既然是旱灾,就不是预测明天、后天、下个月......下不下雨的问题了。
因为根本不可能会下雨。
如果你都知道过一段时间会下雨了,那还能叫旱灾吗?
最最多,也只能说是“很久没下雨了”而已。
此时,天气预报是没有用的。
哪怕你会观天象,知道明天不下雨,后天不下雨......又有何用?
只有人工降雨,才是解决旱灾的唯一破解之法。
天不下雨。
那只能让他必须下雨了。
一般而言,人工降雨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云层中要有足够的水汽。
这是人工降雨能够实施的基础。
不过,这都是落后技术的做法了。
到了2078年时,人类对自然能的操控能力,已经十分发达,很多自然能都可以直接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了。
像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人类基本都对其实现了深度的控制与运用。
特别是地热能,早在2025年的时候,很多地质学家就已经开始投入疯狂的地热能研究中,只是外界鲜少了解地质学类的自然研究罢了。
而人工降雨,作为气象学类的一大重要工程,自然少不了重资投入研究。
从学科大类的角度来考虑,其实气象学类和地质学类都有共通之处,就是都是解决自然界产生的、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如地震、滑坡、台风、暴雨等。
因此,这两大学类的事业部门,单位部门,经常会在科研部门之间开展联合研究,也可以说是学科交叉,由两边人马共享研究资料,交流研究成果。
正因此,在2050年时,地质方面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土壤时,发现了一种地球上未曾有过的矿物新元素。
这一元素后被命名为月铋素。
月铋素外表呈银白色的粉末状固体,是金属矿物的一种衍生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
由于气象与地质部门的联动,气象相关科研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新元素之后,便对它是否能在气象学界发挥作用,展开了研究。
研究发现,这一元素,在特定的气压条件下,会与水蒸汽结合,形成一片银白色的云雾,当它被释放到大气中时,这些云雾迅速聚集并扩散开来,加速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使云层中的水汽含量迅速增加。
而水蒸气含量达到饱和,就会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因为这一发现,月铋素随后名声大噪,在媒体上广为流传。
而发现这一元素的地质青年科研人员苏丽剑、及研制出月铋素人工降雨之法的气象工程师周青楠,被授予国家级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首席地质科学家、气候工程首席科学家、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