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清的视角当中,应春木像极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等待着他散发母性的光辉。
然而还没等陈清开口,直接就被田守义打断了。
没有当着面撬墙角的。他对应春木进行的道义上的谴责,当然他也在后悔为什么自己要把陈清介绍给应春木认识。
不过好像自己并没有介绍他们认识,而是老应这个家伙自己摸上来的?
一时间田守义似乎变得更加生气了。
他并没有给应老师更多的机会,而是主动把这个话题给打断,即便是应老师可怜兮兮的看着他,田守义都装作没看见。
田守义手脚麻利的把刚刚签过的协议收了起来,陈清这里过完之后他得送过去审核走流程,这里面就得有个一段时间,而审批下来的这段时间当中大体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全部都收拾完之后,田守义想起了他之前忘记的事情。
“下午静海市组织了一个作家沙龙,如果下午没什么事情的话,可以去露个脸,互相认识一下。”
“你也已经进入了这个圈层当中,可以去试着认识点新的朋友。”田守义抓了抓脑袋:“圈子还是挺重要的,毕竟过段时间你也可以对外自称为作家了。”
事实上现在的陈清还并不能完全的自称为作家。
大体上在公众的视线当中,只需要写了一本书就能称之为作家了。
但是在文坛当中有一个很明确的评判标准,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要被当地作协认可。
这就等于是被冠以了职业作家的头衔,在拥有这个头衔之后可以享受作家这个称谓带来的极大便利,比如说社会最大的包容度以及极强的职业滤镜。
这个职业滤镜在行内人看来并不算什么,但是在普罗大众看来,几乎是可以和思想家还有哲学家这类人类最高的称谓挂上等号。
所以,在知道陈清写书成名之后,老陈同志以及宋女士的腰杆子前所未有的直了,小区里面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沸腾了很久很久。
这个世界的作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组织,他们有着十分严谨的逻辑架构,比起所谓的人际关系来讲,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
老田说的话,不单单是告诉陈清可以去参加沙龙,更多的是在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作协正在对陈清进行考核。
“一般来讲,至少也写个五六年,作协才会注意到。”田守义也是显得很开心:“但是你不一样啊,谁刚写书就能走出这么多的销量出来啊。”
“销量虽然不代表实力,但是也能够证明一些东西的。”应春木也为此开心,他刚才也想通了,比起诗歌来讲确实应该先让陈清走小说这条路。
诗歌很难,尤其是出头很难。
小说方面写出一本畅销书出来就具备了一部分实力,作协会开始注意起来。
而如果说诗歌的话,它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评判标准。它比起小说来讲,销量会更加的模糊,而比拼传颂度的话也根本做不了统计,很多时候能够真正冠以诗人称谓总是要等到头发花白的时候。
所以,如果说能够早早的拿到作协的证书,那都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