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军士忽然来报,口称水月庵仪真仪和二尼求见。尹志平急忙出来迎接,因问何事。仪真道,“特来化缘。”
尹志平笑道,“出家人讨十方,连我这穷道士也不饶过。”
仪和噗嗤一笑。
仪真板了脸道,“附近镇上有个白大户,人称白扒皮,囤积粮食哄抬物价,水月庵已经断炊数日,只得请施主发发慈悲。”
尹志平挠头道,“论理这是地方官该管的事,既然你找了来,我也不能不管。他既然强卖,我就来个强买。”
便请仪和仪真领路,趁夜扮作山贼强盗,抢了白扒皮家囤积白米二千石,一半散给镇上百姓,一半送至水月庵。庵中尼姑欢天喜地,定静师太颇为尴尬,也不便动问粮食来处。
又一日,仪真仪光来化缘。
郝大通笑道,“咱们驻地每日变化,她们耳目倒灵通,也不知怎么找来的?”
尹志平照例殷勤接待。
仪光道,“庵中缺少灯油,阴暗的紧,青灯黄卷成了黑灯瞎火,怎么念经诵佛?”
尹志平微微一笑,教几个军士扛了两桶油过去。
因问仪真怎么找了来。
仪真咦了一声,指指一棵树上刻画的符号,道,“这不是明明白白写有么?”
尹志平一怔,急忙看去,只是几个简单笔画,如同孩子胡乱涂鸦刻画。此前也曾见到过,从来没有注意。
尹志平心念一动,暗想,必然是军中混有蒙古人奸细。只是仪真何以知道这些,倒是奇了。便拔剑意欲削去树皮,抹除记号。心念一转,回头看仪真时,也正看他。
尹志平道,“英雄所见略同。”
仪真微笑不语。
当夜尹志平便将计就计,设了个埋伏。夜半果有蒙古骑兵偷袭,被伏军大杀一阵,狼狈而逃。大理军缴获战利无数。有趣的是,从此驻地四周再无简笔刻画出现,想必蒙古人吃亏上当,那奸细也没好下场。
尹志平大喜,采办了许多布匹,布施给水月庵,足够一人做两件袍子,更挑了一匹花斑好马,外加一副精巧牛角良弓,赠送仪真。水月庵自是十分感激,自定静师太以下列队相迎。尹志平走到仪真面前,长揖不起,道,“姑娘大才,自非凡人。在下眼拙,从前甚是慢待,多有失礼。还望姑娘看在大理国百姓面上,不吝赐教,也让我大理军多打几个胜仗,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小可再拜。”
仪真微微一笑,道,“你既国士待我,我自当有所报答。你可知我是谁?”
尹志平道,“正想请教。”
原来这王真仪的祖父掌管大理太史馆,她自幼学习天文、算术,对日食月食成因颇有见解,深得祖父称许。她父亲是名医,她曾随父母游历蒙古多年。
她又爱骑马射箭,师从蒙古阿将军夫人,能百步穿杨,颇知军事。她曾因误闯蒙古天罡北斗大营,被指为奸细,遭到追捕,这才逃出草原,回到大理。不想蒙古铁骑从天而降,终于落入魔爪,若不是尹志平及时来救,已遭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