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曹家旺道:“这大禾冲一共有户十三,人丁八十一口,村子里一共就四头牛,一般都是家里没有牛的人帮忙放牛,每次放牛出两个人。”
易浩然一听,不解的问道:“为何家中无牛的人要帮有牛的放牛?”
曹家旺呵呵一笑,道:“老爷有所不知,明年开村之后,就需要用牛耕地,如果不帮忙放牛,那有牛者就不借牛。”
“或者你耕地,我要收取酬劳,俗称酬牛钱,而且这价钱不低,所以这秋收过后,家中无事者,一般都会求着抢着帮忙放牛。”
“谁帮忙放牛,放的日子长,放养的好,来年开春优先借牛,不然就算借牛给你,也要收钱粮,而且还排到后面去了。”
“时间久了,耽误了春耕那可就是大事,所以一般秋收之后,无牛的人家,怎么帮忙放牛,明年谁先借牛,都会提前商量好。”
易浩然听完,郑重的点点头道:“这牛可真的比婆娘重要啊,没想到一个简简单单养牛就牵扯着这么多事情。”
说完,还朝里正行了一个礼,只把里正吓得连忙还礼。
师爷此时插话道:“这牛不仅活着的时候重要,死后同样重要。”
易浩然有了兴致,继续问道:“难道这死了官府还要管么?”
师爷道:“那当然,死一头牛虽然不能跟命案相提并论,但是这严肃程度也差不多。”
“比如这村子有一头牛,已经生病了,治不好了,官府要请兽医来确认,兽医认为无法救治后,官府才能下文书,才可以宰杀。”
“还有就是一些年迈的牛,已经没有耕作的能力,官府也会派衙役来查看,确定老迈无力后,才会下文书登记宰杀。”
“如果突然摔死了,不得破坏现场,更不能搬动死牛,要等官府派人过来查看,确定是摔死的才行,不然就等着吃牢饭。”
“还有就算已经被登记宰杀了,还要把牛身上很多东西保存好,到时候官府会派人过来取。”
“牛死了,却仍然可以服务于战争,牛皮、牛筋可制作战靴、铠甲、束带、缰绳、马鞭、弓箭等。”
“民间耕牛死亡,牛皮牛筋必须无条件上交官方,倘若藏匿被发现,轻者挨顿板子,严重的要判刑并处罚金。”
“后周郭威曾经下令:百姓有田五十亩者需上交牛皮一张,就是防止军用物资流入国外。”
师爷业务水平精深,口若悬河的说完,易浩然只知道古代对牛很重视,没想到已经重视到这种程度,这牛从出生到死,都一直服务百姓啊。
难怪前世经常有人写文章说愿意做单位的老黄牛,那就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典型啊。
易浩然没有说话,却在默默思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牛在古代就是重要的生产力资源。
封建社会,以农耕为主,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前提下,牛是农民主要劳动工具。
历代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保护耕牛,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促使耕牛大量繁衍生息,成为国宝级的保护动物。
只要封建社会农耕体制没有改变,牛在封建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就不会改变,同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不会变。
易浩然离开牛栏,被带入他们这里会客的地方,叫堂屋,也就是平常人所说的大厅。
上面已经摆好了茶水,曹家旺恭请易浩然坐上位,易浩然也不客气,要是客气过了,还会搞得这里正诚惶诚恐。
易浩然喝了一口茶,便开始与曹家旺聊起了家常,易浩然问道:“家中几口人,有田几亩?今年收成如何,有何困难?”
曹家旺答道:“老朽家中有丁九口,良田五十七亩,今年收成不错,其中自家种了三十亩地,租出去二十七亩。”
“得自家稻谷八千余斤,得佃租两千五百斤,交税九百斤,得粮入仓九千六百斤,家中并无困难。”
易浩然一听完,心里算了一下,这平均一亩差不多二百五十斤到三百斤之间,佃租差不多一亩一百斤左右。
这个时代的斤两经过玄太祖皇帝的规定统一,跟后世差不多,里正这是典型的富农阶层。
易浩然对这个佃租比较感兴趣,又问道:“你们这个佃租是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