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连忙称是,现在已经上了贼船,可由不得自己了,自己现在说不干了,王爷非得撕了自己。
易浩然思索了一会又道:“等下你去通知护卫那边,明天早上准备三十个好手。”
“普通村民打扮,跟大禾冲村民混在一起,不要乱说话,过来帮忙干活,带着匕首就行,防止意外发生。”
“然后通知范龙和卫坚,明天就留在别院帮忙,不用跟我去楠木坪开会。”
第二天,吃过早饭,易浩然和南宫芸告别,依然说带着管家护卫要去听举人老爷讲课,南宫芸也不做小女人姿态,只交待在外面保重身体。
一刻钟后,易浩然出现在会场,所有人马上起立,开始鼓掌,同时行注目礼,热烈欢迎王爷,跟昨天的套路一模一样。
易浩然走向主席台,其他几个大佬也都按照昨天的位置上主席台。
见大家都坐好了,郭耀文开口说道:“昨天,各县官知府和各地宣慰使都做了汇报,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王爷讲话。”
说完,下面的人拿起桌上的纸和狼毫,准备用心记录王爷所说的重点,不过有几个土司却不会写毛笔字,他们会说本族语言和汉话,但是不会写,有的民族根本没有书写的文字,都是口口相传的口语。
不过易浩然没在意,只要听着就行,自己说了,他们脑子里多少有印象的。
大家等着王爷的讲话发言,易浩然却不慌不忙的在怀里掏出一个半环,不少人有些眼熟,但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也没人敢问,只知道西南大会上王爷戴过这玩意。
易浩然调试好耳麦,用手环控制打开四周的音响,开口说道:“各位臣工和宣慰使,今天本王所讲的,都是事关西南未来的大事,希望在座的都给孤用心记。”
声音在3音响的加持下,每一个字都清晰的传到个人的耳朵里,不少人不由自主的马上坐好,目不斜视。
不少人心中好奇,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只知道这是王爷特殊的本事,王者说话,声震四方,只能用这个理由解释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一方的父母官,手底下都管理着成千上万的百姓,但是你们有谁想过治下的百姓到底过的是什么日子?”
“你们去看过么,你们去体会过么,今天本王先来说两个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外出打猎,路过一个叫赵光奇的百姓家里,这是展现亲民爱民的好时机。”
“唐德宗就和蔼的问赵光奇:百姓乐乎?”
“唐德宗的潜台词就是问他对国家、对朝廷还满意吗?”
“在座的各位都在官场多年,唐德宗这么问,肯定有自己的底气,因为那一年天下丰稔,是多年未有之盛况,由于粮食大收,朝廷甚至下令在丰收地区实行和籴i买进的意思政策。”
“他这么问,就是想让下面的百姓夸他,夸朝廷,官场的套路大家都应该清楚,唐德宗就等着赵光奇说一些皇恩浩荡、今上圣明的话。”
“你们猜赵光奇说了什么?”
说完,易浩然把目光看向那些武将,直接朝辰溪府守备周浩问道:“周守备,你说这个百姓说了什么?”
辰溪府守备周浩一脸懵逼,怎么还带提问的,第一个提问的还是我,我可是武将啊。
周浩没想到该如何回答,却听见赵大鹏道:“会场规矩,王爷提问都站起来回答。”
周浩一听,连忙站了起来,心中却憋着火,这火是对赵大鹏的。
大家都是守备,以前见面称兄道弟,现在立功了,了不起了,居然在昔日兄弟面前耀武扬威的。
不过现在在这个场合,这话可不能说出来,只能心里憋着。
周浩拱了拱手,思索一下,道:“应该会说今年大丰收,我很快乐,今年不用饿肚子了吧。”
易浩然摇摇头,道:“不是,这里面有谁知道么?”
话音刚落,绥宁县令管寒连忙站了起来道:“回王爷,臣读过这段历史,赵光奇对唐德宗说的是:不乐。”
易浩然点点头,道:“管县令说的对,赵光奇说的就是不乐,坐下吧。”
管寒闻言正准备低头坐下,突然又听到易浩然的声音:“本王让你坐了吗?给本王站着。”
管寒连忙起身,却看见西南王的眼神看着辰溪府守备周浩,显然这话是跟他说的。
周浩一脸懵,我今天到底是怎么了?怎么王爷看我不顺眼,难道是自己回答的让王爷不满意,这不至于吧,不过不敢有丝毫不满,连忙站得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