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实行义务兵制,所有年满十六岁,不足二十二岁的人必须报名参军,义务兵制为期三年。”
易浩然话一说完,下面脸色都变了,王爷这是想做什么?造反么?
西南在册人口两百万,这还不算一些土司的人口,预计还有将近一百万,快三百万的人口,按照王爷的强制征兵的命令,估计能征十几万人。
西南三府十三县三十四土司看上去规模庞大,其实就巴掌大的地方,能养活十几万大军么。
最关键还不是这点,最关键是怎么向朝廷交待,果然,易浩然话一说完,首任司令员李强就站了起来,道:“殿下,此事不妥。”
“西南在编兵力一万九千三百人,加上王爷的侍卫一共编制为两万两千三百人,贸然扩军,此事极为不妥。”
易浩然一听,看了几个大土司一眼,道:“这好办,除了在编的,其他人数分别挂在各位宣慰使下面。”
大家也都一听,不由得面面相觑,还别说,这还真是一个办法,那些土司全民皆兵,动辄就是十几万人想造反。
像永顺土司彭翼南,号称土兵十万,西南周边,除了播州杨氏,就他势力最大。
除了麻阳苗兵被打残了,还有保靖土兵,罗子山瑶兵,芷江侗兵,还有其他几十个土司,每个土司下面塞各三五千还真不是问题,不过这样真的好么。
不少土司嘴角也在抽搐,特么是把我们当做挡箭牌了,自己招的兵,非说是我们这些土司的。
易浩然继续宣布改革政策:“第二件事,强制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西南境内,无论男女,年满六岁到十四岁之间,可免费入学。”
“为何叫强制实行,就是必须来读书,不来的话就是违抗王令,这入学率跟在座的父母官的升迁挂钩。”
郭耀文此时起身道:“殿下,这难度未免太高了,首先没这么多的教书先生,其次没有场所,村民之中有不少八九岁的稚童就开始在家务农,可以给家里分担压力。”
“让他们放下农活,去读书,估计不少村民都不乐意,尤其是女子也要入学,有的家中有弟弟的,还要在家带弟弟。”
易浩然笑道:“所以说,才要强制执行。”
易浩然正声道:“诸位臣工,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尔等不读书,现在跟那些村民有何区别。”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要有良好的社会,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让西南百姓都沐浴圣人教化,是本王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家都学过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孟母三迁悬梁刺股等数不胜数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在讲诉先贤为了接受教育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本王要让西南的百姓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
易浩然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今天开会主要就是自己发言,已经说了半天了,小虎也急忙添加了好几次茶水。
易浩然继续道:“诸位臣工,困难只是暂时的,无非就是钱和粮,这一点由西南王府承担,本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西南的百姓都能读上书。”
下面的官员听完,居然有不少官员都在流泪,里面就包括管家石峰。
易浩然有些奇怪,我只是说要普及教育,怎么还把这么多人说哭了。
于是问道:“石县令,你这为何而哭啊?”
石峰连忙站了起来,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哽咽得说道:“臣想起自己当年求学的艰辛,臣幼时,父母和两个姐姐一年四季都在地里耕种,就是为了能让我出人头地。”
“父母为了臣吃了天大的苦,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面露苍老,还没享受就撒手人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