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据?王梅首先跟李元河对视一眼,就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我们一家人知道不就行了,还立什么字据。”王梅肯定是相信自己儿子的,所以并不想让自己儿子头上天天悬着一把剑。 “没的商量,不愿意就算了!反正老子今天已经够丢人的了,明天我就把他赶出门!”李民紧盯着的王梅一字一句的吐出来这些话。 王梅被李民狠狠的目光给吓到了,支支吾吾的应道,“好,好,我这就去找人过来!” 对于立字据这件事情,李元庆也没有拦着,他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以后的事情怎么样他不知道,但是立了字据总是对他们的一种保障,也是之后的凭证。 李民一直都是多代单传,村里也没有什么亲近的人。王梅只好叫上了李元河的亲叔叔伯伯,以及和李元庆关系比较好的几个亲人,在大家的见证下双方签字画押,握手言和。 这个时候的条件没有后世那么好,请人作见证还要请客吃饭。村里的老人李老头从三兄弟平日里做作业用的本子上面撕下来一页纸,拿出平日里不舍的用的笔墨,再次询问了一下李民和李元河的要求,便一笔一划的在纸上写了起来。 纸的质量并不是多好,写完之后,桌子上也印出了同样的文字,李老头把纸放到一边晾干,又写了一份,便仔细的把毛笔放到了一边的笔架上面。然后才对着一左一右坐在自己旁边的李元河和李民说道,“你们父子一场,何至于闹成这个样子。” 叹了一口气对着李民说道,“民子,我也算是看着你从小长大的,做长辈的要多担待一点,这样孩子才会跟你亲戚,钱财都身外之物,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李老头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平日里面心态比较好,看着才六十出头的样子。 李民没想到王梅把村里最年长的李老头给请过来了,李老头年轻的时候是个秀才,当初政府被推翻,他也没了上进的目标便老实的在家里种地了。李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都是这个老秀才教给自己的,对李老头他是相当的尊敬。 李民在李老头说完之后,立马点头弓腰的说道,“您说的对,闹出笑话给您看了!” 李老头拍拍李民的肩膀,“你这些年来也不容易,这件事情也不全是你的错。”转头对李元河说道,“这个后生是叫河子吧。” 李元河从来都没有跟李老头打过交道,但李老头的名气他是知道的,赶紧点头说道,“是,我是河子!” 李老头笑着说道,“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爱听我们这些老古董念叨,但是今天你们让我来给你们作见证,我也就倚老卖老的说上几句了。”说完还询问李元河的意见。 李元河连忙说着不敢不敢,让李老头有话就说,他一定照办。 “民子也算是养了你一场了”,李老头认真上下的打量了李元河,点点头继续说道,“看你的样子就知道这些年民子也没有亏待你,你要知道当初和你同龄的人有多少孩子都没有长大,年轻人,要惜福。” 听完李老头的话,李元河下意识的想反驳,但是又想不出怎么反驳,张张嘴又闭上了。 李老头知道李元河心有不服,看了看一旁的李民也没有把这个继子放在心上,本想多说两句的也没有再说下去,“奉养父母双亲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你不是民子的亲子,他把你养大,给你娶媳妇盖房子,给他养老,你没有意见吧?” 李元河心里面当然不情愿,但是迫于众人以及现实的压力,点点头说道,“没有意见。” 李老头拿起旁边已经晾干的两张纸,说道,“那你和签上名字吧。” 李民虽说对李元河没有苛待单页算不上太好,跟着王梅到了李家之后,李元河便没有再继续念书。李元河短短几年的学校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消磨当初的知识早就无影无踪了。但是好歹自己名字还是会写的,用一旁的铅笔歪歪扭扭的把名字签上,用大拇指粘了一点朱砂,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李老头把李元河签好的两份纸拿过来递给李民,“民子,这些年过去了,你还会用毛笔写字吗?” 李民黝黑的脸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出红色,呐呐的说道,“还是能写上一两个的。”刚说完,李老头就把毛笔拿起来递给了他,李民颤颤巍巍的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好了,用大拇指粘了一点朱砂,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李老头拿起李民也签好名的纸,仔细的看了一下,“民子,你现在写的可还不如你十岁的时候!” 李民支支吾吾的说道,“这么多年都没有碰过纸笔了,手……手生了……” 李老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好了,你们俩一人留一份。”说完就开始收拾自己用过的毛笔了。旁边的坐着的,站着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们这才开始小声的讨论着今天的这一出好戏。 等到李老头收拾好东西要回家的时候 ,在李老头起身之后立马就起身的李民立刻跟了上去,“师父,我送送你吧。” 李老头看着李民满身的伤痕,本想拒绝,但是看着他祈求的眼神,没有说话,点点头,带上子的东西便出了门。 他们刚一出门,村里的人就把李元河团团围住。 这个一句,“河子,你可真是好运气,亲爹都做不到这个样子。”说完还偷瞄了一眼一直坐在旁边的李元庆一家三口。 那个一句,“河子,就等看你的新房,喝你的喜酒了!” 在李民和李元河签字画押之后,王梅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眉开眼笑的跟挤在李家的邻居说着话。 李元庆见状上前一步跟王梅说道,“婶子,我和慧颖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两只鸡,我们回去杀一只给爹补补身子。”说完也不等王梅反应,就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了。 围着王梅的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夸赞王梅好福气,继子有本事,亲子这也要结婚了,以后铁定享福云云…… 被围着的李元河和王梅心情此刻是相当好的,王梅觉得自己也算是熬出头了。李元河则是觉的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也被挪开了,心里想着很快便能拥有两间敞亮的大瓦房,也会娶上一门好媳妇,本来不爱笑的人,脸上也露出了笑脸。 这边李民一步一步的跟着李老头往李老头家的方向走去,看着曾经虽然穿着布衣依旧温文尔雅的师父头发已经全白了,走路也开始颤颤巍巍的了,赶紧上前扶着李老头。 李老头看着远方雪茫茫的一片的庄稼田,“民子,我们师徒有多久没有这样走在一起了!” 李民心里记的很清楚,当初自己跟元庆娘结婚之后,师父便跟自己断了来往。“师父,是我不对,这些年我也……”声音中带着些许哽咽。 李老头停下来转头看着脸上带着泪的李民,“民子,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你很聪明,但是不要把别人当成傻的,以后好好对元庆和元平这两个孩子,也算是对得起小如(李元庆的娘)了。” 提到两个孩子,李民只好支支吾吾的应到,“好,都听你的。” 李老头一听就知道李民没有领悟自己的意思,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你当初怪我阻拦你过好日子,但是民子,你的好日子就是小如的苦日子呀。嫁给你这些年,小如有哪天是开心的……” 李民呜呜呜的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师父,当初是我使了手段的,是我想过好日子,是我对不起月如,也对不起你。” 李老头年纪大了,也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蹲在地上安慰哭泣的李民,只好用手中的拐杖敲敲他的背让他站起来,“哭什么哭,多大年纪了还哭,丢不丢人!” 李老头和李元庆的外公是相交甚好的好友,李民打小在一众学生中就得李老头的喜爱。李民在十五岁那年父母生病去世了,留下了他一个人。 李老头不想让自己的得意爱徒过苦日子,便把他推荐给了当时的李元庆的外公戚老爷做个账房的学徒。 李民资质也算是上佳,很快便得到戚老爷的喜爱,秉着照顾自家孩子的心理戚老爷把他安排在戚宅当个小管事,平日里也叮嘱戚夫人多多照顾。见了戚家的富贵的李民并不能保持自己刚来时候的本心,也想过上如戚家少爷戚志国的一样的生活。 但是没让人想到一心想飞上枝头的李民竟打上戚家小姐戚月如的主意,想直接做了戚家的女婿,好一飞冲天。但戚月如一直都养在深宅,他有什么接触的机会,只好动了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