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也不愿意去相看姑娘,除了看中手上的书,就想着让家里老娘能松口让自己到边关去,哪有那心思娶妻。
而且京城的那些官家小姐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木讷无趣。
开口闭口就是规矩,梳妆打扮一个样子,笑不露齿一个样子,行为准则一个样子,就连开口喊顾四公子的表情也是一个样子。
无法想象自己和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那得多无趣呀!
他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特别不一样的姑娘。
如果段瑜看到的听到话,她会说中二期来了。
家里的成年男丁,如今只有腿部因打战腿有残疾的三子顾修则和四子顾修霖。
二子在他儿子顾瑾行三岁(比顾瑾言小四岁)时,就在一次战役中不幸战死,剩下他媳妇许氏带着儿子在顾家。
老太太是开明的也劝她改嫁。
让她别耗尽自己的青春。
就算改嫁顾家还会给她准备一份嫁妆的,又让她宽心,说不会阻止他与孩子的联系,将来孩子长大了依旧孝顺她。
许氏自己不愿意,她要留下守着儿子过日子。
她放心不下唯一的儿子。
儿子可不能如自己父亲当年去边关磨砺,野蛮成长。许氏认为十三岁的儿子,像他小叔一样在家读书考功名,也没什么不好的。
顾谨言父子马不停蹄从边关赶回京城,按照原剧情本应该英雄救美与未来媳妇相识并互有好感。
但因为时间不对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机会就这样被蝴蝶掉了。
顾修然没有顾上先回家洗漱一番,直接到皇宫门口请求觐见皇帝。
原本坐在御书房与几位尚书大人商讨国事的皇帝听到通传。
边疆的顾修然将军有要事禀报,以为又如往年一样,边关告急战事频发,赶忙传召。
不一会儿顾修然已经在到御书房内,正要下跪,便听皇上阻止让他直接回话,不用多礼。
顾修然感动,连忙将为什么急着回京的事情向皇上说了,并将互市调研报告的原本奉上(军营还抄录了几本留下)。
皇帝挑挑眉,示意身边的太监主管九德接下册子并呈给他。
“九德,给顾将军看座。”
说着就翻看起手上的册子。
边看边敲击桌面,边上的几位尚书大人面面相觑,不曾言语。
半个时辰皇帝堪堪将一本册子看完,让九德将册子交给那几位尚书大人翻阅,自己则闭目沉思。
顾修然连日奔波虽身体疲惫,但精神还佳此时御书房没有一丝声响,这样安静的环境下,他倒有点昏昏欲睡了。
不知过了多久,几位大人似乎传阅完了,将册子轻轻放到旁边的桌几上。
皇帝此时也刚睁开眼睛。
“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这边几位大人还没开口,皇帝又说。
“此事滋事体大,几位大人先回去,明日早朝上个折子,顾爱卿明日早朝也过来,你家大公子也带上,今日先回去休息吧!”
“臣,尊旨。”
顾修然并几位一品大员退出御书房。
“九德,你说这顾家到底什么意思?佣兵自重?国中之国?”皇帝似自语又似询问。
“奴哪知道这些?奴只知道伺候好皇上就行了。”大总管九德赶忙说。
“滑头。”皇帝指指他,再没说什么。
这边顾瑾言回到顾家,被一群得到消息的家人给包围住了。
奶奶和母亲对着他抹眼泪,直说心疼他小小年纪在那苦寒之地拼搏。
弟弟妹妹们围绕他亲热的叫“大哥,大哥”。
他接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让一直生活在军营中的糙汉子不知所措。
顾瑾言好脾气的回答一众亲人的问题,才被放过,随着母亲回到她安排院子洗漱休息。
将近傍晚时分顾修然才回到家中,亦如顾瑾言一般接受了一众家人的迎接,真正是快乐的负担。
第二天。
顾修然果然带着顾瑾言上朝。
顾瑾言有幸目睹了一番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斗智斗勇,相互扯皮。
早朝结束,皇帝还特别召见了顾瑾言,让顾瑾言叙述了一遍,拿到调研报告的过程。
还问他对自己救过的人有没有印象,顾瑾言都一一回答。
皇帝发下赏赐,勉励的一番,便让人退下了。
一项新的国家政策总是没有那么快下达的。
但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整整十多天。所有大臣才达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
朝廷派遣年轻的状元郎纪伯言到边城担任互市的最高领导与顾家军,军政合作,共同建设和管理边城互市,官居四品。
给了纪伯言半个月的时间准备,调配人员收拾行李。国家拨款××两银子,于出发时一并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