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理工男硬核穿越回大秦 > 第22章 丧礼,原来诗经是喊出来的!

第22章 丧礼,原来诗经是喊出来的!

这样嘶吼,也是最好的情绪宣泄。全村的人跟着嘶喊,每个人最后都通红了脸,哑了喉咙。心中的悲伤也因此减少了许多,渐渐平复下来。

这是一首哀悼母亲的诗歌。张诚不记得埋在这里的老妇人,有哪个家里有七个儿子的。大概这是既成的套路,无论家里有几个孩子,丧礼上都是这么唱的吧?

高冠青年带领大家规规矩矩的完成了葬礼,接受了老魁叔送上两只羊的谢礼,乘着牛车离开了小村。

“是从齐国来的儒生呢。”老魁叔跟乡亲们说,目送这儒生驾车离开小村。

“刚刚他主祭真是太厉害了!”乡民们言辞贫乏,只能用“太厉害了”这样的形容,这话有点类似后世人流行的“牛逼”,一切极致的东西,只要赞一声“太厉害了”,就是最高的赞赏。正如一个老外导演来到中国,就学会了一句“new B”。

“那是,齐鲁是礼仪之邦,据说那面的儒生主持礼仪都是最好的。”

“不知道我死后能不能请到齐国的儒生来主持葬礼……”有老人摇头晃脑,很是羡慕。

“要花不少钱呢!请儒生来主持葬礼,可不便宜。”另一个老年人说。

“多少钱都值啊,你看看多体面……”老年人的看法就是不一样。

“有钱也不一定能请到呢,这还不是因为村子被匈奴人劫掠了,县里得到消息,说我们村子能从匈奴人胁迫中反杀逃回来,说我们村民英烈勇武,才帮着村长找到了儒生来主持丧礼的……要是寻常的老百姓死了,哪里有这样体面。儿女们哭一场,也就罢了!”

参加完葬礼,张诚找到老魁叔传了蒙恬将军的意思,就是说小村还是要重视一下防御,要训练农户子弟学会战阵刺击之术。

“我的想法,老魁叔,咱得给村子加一些围墙,夜里还要有人打更巡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报警的烽火台。整一口钟,挂起来,一旦有敌袭就敲钟召集村民御敌……”张诚展开自己的想象,开始胡说八道,全不顾这个村子是多么小,哪有那些资源建设一个堡寨。

“应该的,应该的,蒙将军说的是!”老魁叔点着头说,也浑不顾这些设想是否现实。老魁叔也是被这次掳掠之旅给吓怕了,觉得怎么小心怎么准备都不过分。在他的心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匈奴人能来一次,就能天天来。这次来的是个小部落,万一下次来一个大部落呢?这次人家意图在掳人做奴隶所有没有大肆杀伤,万一下次人家要的是地呢?这得亏是秦律严苛不准百姓随意迁徙,不然老魁叔都动了举村迁居到南方,到咸阳附近的念头了。

保命要紧,堆军事、堆防御是第一位的。你有枪你才有粮,你没枪,你就是粮食。

老魁叔召开全村大会,讨论怎么改善全村的防御。

七嘴八舌的村民的说法,和张诚说的大体一样:村子外面建立寨墙,村子中建一个高高的瞭望塔,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值夜。进村的路上设置拒马路障。寨墙上挖出射箭孔。瞭望塔下面挂一个钟,一旦有敌情,就敲钟报警。挖护城河,用吊桥进出村子!养狗,家家都养狗。每家存一篮子煤炭和一个炭盆,要是被掳走就带上炭盆一起走,给匈奴人推荐烧炭取暖……

话说的越来越离谱。你听听,这都什么混蛋话,烧炭杀敌的方法能用一次,还能用第二次?这一次都已经是侥幸了。

在最大共识的寨墙上,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说要建一丈高的寨墙,有人说要两丈高,有人就说三丈高,渐渐就变成了十丈高……

张诚张口结舌。十丈高的寨墙,我们住在村子里那还能看到外面的敌情吗?

最后还是多年从军,具有基本军事素养的老魁叔拍板:寨墙就到胸口的位置就行,节省材料,能阻止骑兵冲进来就行,有寨墙掩蔽,寨子里面的后生用矛戈往外捅就能杀伤敌人而自己无伤。

即便是半人高的寨墙,也并不是轻易可以建造成功的。好在这个时代有取之不尽的森林树木。

张诚拿出家里埋藏的铜钱,到山下商行里购买锯子、铜钉和各种工具。匈奴人劫掠的时候显然也很慌张,并没有搜罗仔细,对于地下埋藏的财产根本没有触碰……或者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思维定式,就不认为有人会把东西藏在泥土里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再统东汉大秦:哥,把刀放下重生之西班牙帝国穿越时空征战沙场穿到灾年,别人饥荒我顿顿吃肉峰雪山谋定三国之贾诩文和世纪指挥官沙雕网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