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荒诞的是,闻人烈不知是被什么巫术晃了神,竟看中了自己的嫂嫂,也就是曾经的丽华贵妃。
民间盛传丽华贵妃爱唱戏,有一日在御花园中突然来了兴致,偏生要跳一会儿,恰巧被闻人烈瞧见了,顿时被迷了心智。
本丽华贵妃是不愿意从的,觉得宁当个寡妇枯守深宫一辈子也不愿做这违了纲常伦理的事。但那闻人烈硬是要霸王硬上弓,丽华贵妃越是不从他就越感兴趣。
后头便直接将丽华贵妃掳了去,事后还为其升成了皇贵妃的头衔,封号依然为丽华,只是住的宫殿特意翻新了一遍。
当然这只是民间谣传,还有人说,是因为丽华皇贵妃难忍寂寞,仗着自己风情万种容颜姣好所以攀上了闻人昊,导致从此君王不早朝。
人云亦云,流言蜚语纷至沓来,三人成虎更加恐怖。但不管如何去说,此事已成定局,当今再无闻人昊的丽华贵妃,只有闻人烈的丽华皇贵妃。
丽华皇贵妃虽整日闷闷不乐,但也在闻人烈的整日滋养下逐渐活络了起来,再度在后宫中风头盛起。
而皇后李氏,只是敢怒不敢言,费尽心机保住自己的凤印。生怕一个不注意,丽华枕边风一吹自己的后位便保不住了。
后宫乱成一滩浆糊,朝廷上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许多以前闻人昊培养的老臣在朝廷里都扎根极深,难以拔出。故此,他们开始活跃起来,不断的拉拢结识贤臣,再鸡蛋里挑骨头弹劾闻人昊一排。
闻人昊一派本劲头更甚,却因为丽华皇贵妃之事宰相倒戈了闻人烈。这一下便如蒙头一盆冷水浇过一般,熄灭了闻人昊一派的气焰。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向闻人烈服软,因为丽华皇贵妃还有一子,是闻人昊的长子。是长却非嫡。
这一来二去,便有大臣提议,改立先帝长子为太子。
闻人昊膝下并无皇子,只有两位公主。现朝纲混乱,按两排划分,中间是楚河汉界,地下是幽幽暗河,必须要有一个人出来缓和两边的关系。
又有大臣附议,若太子殿下闻人斯年寻不回来,那便随便找个借口说太子殿下回不来了,改立先帝长子闻人浩宇为太子也是一样的。
于是闻人烈的不少亲系都附议,认为闻人烈根系尚浅,需要稳定根基。一来百姓以及闻人昊派对闻人浩宇的接受度较高,二去丽华皇贵妃成了他的妃子,按理说闻人浩宇也是可以过继到他的名下。
闻人烈想这是一个万全之策,说不定还能缓和他与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便拍板决定了,打算选个好日子改立太子。
一些不知实情的大臣认为闻人烈其实还有些良心,便将反抗他的态度缓了缓,于是朝廷上下又隐隐恢复了融洽之势。
只有站在风口浪尖的丽华皇贵妃不知是喜是忧,太子之位她是从来没想去谋过的,所以自己的儿子闻人浩宇从小都没有的到过重视。
本以为自己的儿子最多会被封王,再送出宫去,却不料从天上掉下来了个馅饼。这个从来都没有野心的女人想,干脆豁出去了,有的时候必须要抓住机会。为了自己的儿子,哪怕是委身求全她也是能做的。
“皇上,大事不好了!”一老太监冒冒失失的闯进了厚德殿,只见妖娆的丽华皇贵妃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袍子慵懒的坐在闻人烈身上,喂他吃着南边进贡的荔枝。
见状,丽华皇贵妃斜睨了老太监一眼,姿态优雅的从袖间抽出帕子,轻按嘴角。后扶了扶发髻,对闻人烈勾唇一笑便欲站起来。
闻人烈被这么一挑逗心里顿时就冒起了邪火,将丽华皇贵妃用力一揽便让其重新坐回了腿上。
丽华皇贵妃惊呼一声,直接趴进了闻人烈的怀里,如水蛇一般的攀在闻人烈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