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导和李伯桦关于剧本的对话就这样继续着,周围的人渐渐安静下来,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较量。
李伯桦坚持认为,电影的节奏需要紧凑,每一个镜头都要服务于整体的悬疑氛围——所有拍摄的过程,都要由宁导决定。
如果宁导同意就可以,如果宁导不同意,你跟我说也没用。而姜导则认为,细节才是塑造角色的关键,只有深入人心,才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
但是宁导就是一句话都不说。
随着讨论的深入,两人的观点逐渐“尖锐”起来。李伯桦的声音越来越高,姜导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在剧组众人的眼里,紧张的气氛中,创意的火花也在悄然迸发。
大家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或者说连带着杨小米和周洁仑在内,都围在旁边吃瓜。而且在这个剧组里,大家对于老板和导演都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或许我们可以结合两种思路。咱们各退一步怎么样?”姜导注意到了周围的这些吃瓜群众,突然提议:“让警察的内心冲突通过一系列紧凑的镜头来展现。”
李伯桦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头——镜头快速切换加快速剪辑正是他想干的:“镜头快速切换加快速剪辑这事儿你得亲自去跟宁导去说,我说不了,他这一阵子可是忙得够呛。”
“妥了,我去说。”姜导见李伯桦“妥协了”,非常高兴。
“你可别跟宁导提那种多机位的要求啊。”李伯桦当着宁导的面提醒道,反正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我让尼亚的摔电话本,我让尼亚的不接腔。
憋说是我说的啊。
......
对于《夜店》后面几场警察的镜头,李伯桦本来就想用镜头快速切换加快速剪辑来制作,目的是为了以后让宁导熟悉这种制作方式,为以后去好莱坞拍摄动作片做准备。
因为《夜店》这部作品,本身就没有什么紧张的情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警察在场的场景算是全剧一个高潮。
所有剧情线索和所有角色命运的汇聚点。李伯桦为了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本来就决定采用快速切换加快速剪辑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场景。
快速切换和快速剪辑是电影制作中常用的手法,它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紧凑的画面和节奏,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李伯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下半场紧张、刺激的氛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但是这种制作方式对于演员和摄影师的要求极高。它需要演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同时也需要摄影师能够迅速捕捉到演员的细微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演员和摄影师之间有很好的默契和配合。
从姜导、葛大爷、张加意和黄水勃这种演员配置上说,有条件这么做。然而既然请了宁导来指导,这种想法仅限于原来的讨论。
至于是否执行,李伯桦觉得自己开不了这个口。但是现在,刚好姜导送上门来,这多不好意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