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蹶由:“楚国息兵多年,内修郢城,外筑疆池,无一日偃旗息鼓,最近又相通大国,与友邦晋国欲会宋国。大王决意一战,实乃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
吴王馀祭怒道:“汝等不为孤王作想,却大长他人之气,灭自己的威风,是可忍,孰不可忍!汝等不必多言,孤王欲发丧兵,不报巢仇誓不为人!”
巫狐庸:“大王所重者乃季子也,季札倘若在此,必定劝说主公免于战火,请大王等待季子回吴都再行发兵不迟?”
吴王馀祭:“吾弟季札,有贤有德,倘若在此,必定会报亡兄之仇,赞成孤王的决定。好啦,你们不必多言,明日校场点兵,率师三万征讨荆楚!”
江面浪涌,白舸竟发。艨艟大船竖着吴国大纛,士卒擂响战鼓。
吴王馀祭站在甲板上神态凝重……
战船至抵江岸,吴兵争先跳下大船,登上鸠兹之地,(现安徽芜湖市)朝楚阵冲去。楚兵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鸠兹,舒庸,(现安徽舒城西南)楚旗落下,吴旗猎猎。
四乡火光冲天,吴兵肆意烧杀掠夺,百姓哀声遍野。
楚宫苑圃,楚王正同嫔妃们在池塘旁撒食,水中的金鱼摇尾争抢鱼饵。令尹屈建仓皇入苑对楚子叩道:“大王,臣接快报,吴王馀祭帅师三万犯我边境,鸠兹、舒庸相继失守,现吴军正引兵朝雩娄(现安徽金寨县北口)杀来!”
楚王惊得瞠目结舌:“这…这…如何是好呢?”
屈建:“吴王为报诸樊之仇,倾巢而出,大有乌云压城之势,老臣实在担心的很呐!”
秦妃讥道:“子木大夫身为股肱大臣,此刻不为大王排忧解难,却如此胆怯,实在是可笑极了!”
楚王斥道:“汝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吴王三万大军下大江,不是来争一池一城的,而是仇雠而来,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
秦妃:“这有什么可怕的!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楚国幅员辽阔,兵多将广,还怕他勾吴不成?”
屈建:“秦夫人有所不知,近年来我楚旨在戢兵,国内养息生民,对战事甚为厌倦。如今吴军兵临城下,而我们贸然应战,胜则已,不胜则失尽天下诸侯!”
秦妃:“那还不容易!秦楚世代姻亲,此刻楚国有难,不如派一使臣前往秦国求救,求我父王秦景公发兵,不就一切迎刃而解了。”
屈建:“这倒是个好主意,楚共王三十一年,秦楚联盟,败晋于栎地,(现河南新蔡县西北)此刻不如按夫人之意联秦抗吴。”
楚王:“吴人来势凶猛,一日可下百里,而秦景公即使发兵,也只能是远水难救于近火。”
屈建:“大王可发兵驰援雩娄,守而不攻,一旦秦兵到来,再双管齐下,吴军必然大败而逃。”
楚王点点头:“行。”
先锋楚王之弟公子围率兵车直驱江边,公子围举目朝江东看去,吴军已退守江东,沿江旌旗林立。
秦楚联军陆续来到江边,公子围驾车来到君辇前,对楚王和秦公子针说:“大王,吴人已撤兵江东!”
楚王站在君辇上看了看,对公子针说:“我军在三公山(现安徽枞阳县东南)坚守了半个月,不是贵军到来,勾吴还不会退得这么快。”
公子针:“看来吴人很会用兵,说走就走,其奈何也!”
楚王:“就是。公子围传令集合队伍,准备撤兵。”
公子围不情愿地:“就这样撤了?”
楚王:“不撤如何,难道还能打过江去?”
公子围沉思了片刻说:“大王,我们不如绕道袭击郑国一下?”
公子针:“是啊,我们秦军千里迢迢赶来,没动一兵一卒,就这样回去,怕是不好向吾兄景公交代呀。”
公子围:“郑国事奉晋国久矣,对我大楚不恭不敬,我们何不趁此兵广讨伐一下郑国,也好夺些财物送给远道的子针兄。”
公子针贪婪地笑道:“还是子围兄明白我的意思。”
公子围:“犒劳秦军也是应该的嘛。”
楚王:“好吧,改道郑国。”
公子围驾车高喊:“进军郑国——”
字幕:公元前4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五月。楚秦联军攻郑,爆发城麇之战。
郑国城麇,城内一片慌乱,百姓推车挑担纷纷涌出城外。
伍举在乱哄哄的人群中朝驿馆奔去。他来到驿馆,对等待他的家人说:“我们也走吧,子奢,你去备车。”
伍奢牵着马匹套上车身,全家匆忙地登上车舆,朝馆外驶去。
一个军弁骑马赶来对伍举喊道:“伍大夫,我家老爷有请!”
伍举回头对军弁言道:“告诉你们老爷,我伍举乃亡命之人,这会儿没有功夫,逃命要紧。”
军弁:“印老爷是想请阁下去商量守城大事。”
伍举:“谢谢你们老爷,我要走啦。”
军弁追上车说:“伍大夫若是不去,在下不好交代?”
伍举:“你就对印大人说,一个楚人怎能对自己的国家作战呢?”军弁:“我明白啦!说着骑马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