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府左尹堂内,车右伯郤宛对伍举说:“左尹大人,招聘告示已经贴出去了两天,仍无人揭榜。情况很紧急呀,后天我们就要去申地会盟,你问问左史能不能去?”
伍举:“左史倚相卧病不起数月,我去了一趟晋国,他的案记仍没有整理出来,卷宗堆积如山。而这次他肯定是不能随君辇前行的。你得尽快找到编修,会盟大事耽搁不得。”
伯郤宛:“知道了,左尹大人。”说完走出了左尹堂,来到府廷靠近府门的一间平房内。他对左尹御士奋扬问道:“奋御士,可有人来揭榜?”
奋扬:“还没有人来。”
伯郤宛:“只剩今明两天了,再不来人,如何向左尹大人交代啊!唉……”
奋扬:“一个编修吏都如此难找。郢都有上百学者,难道就没一个编修人才,这可是一步登天的机会,直接攀附大王。”
伯郤宛:“或许是条件要求的太苛刻,他们难以做到。”
奋扬:“这本来是左史倚相的事,谁还有他的本事?”
伯郤宛:“别说了,我们去看看。”
伯郤宛,奋扬两人走出了房间,直接来到了府廷外。廷墙上张贴一张告示,下面聚满了人群。有的人看了看告示后,摇摇头走了。有的人大声的议论着,儒生甲:“一个编修,却要博古通今,博览群书。”
儒生乙:“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应该没有问题?”
儒生甲:“还要引经据典。你会啵?”
儒生乙摇摇头。
儒生丙:“还要速写速记,然后编辑成册。”
儒生丁:“最难就是贯通春秋,熟悉各国的历史,人物,事件,还要听得懂的各国的地方方言。”
儒生乙:“难,实在是难。”
儒生丙:“所以说编修吏哪有那么好当的?”
儒生甲:“走吧。”
一群儒生一哄而散。
伯郤宛抬头看了一下将要日落,无奈的说:“看来今天是没有指望喽。”
荆兰阁,荆江亭外。
伍员和一群上流人物聚集在一起,听荆兰诗社的纶巾社长发布消息:“我王派左尹椒举去了晋国,商请晋平公准许各诸侯来申地会盟。晋平公本来不想答应,可大夫司马侯说:‘君王不可以这样做,楚王现在很强势,他要表现就让他表现去。’晋平公说:‘晋国有三点很安全,怎么会树敌呢?一是地势险要,二是战马众多,三是齐、楚两国国难当头,凭这三点,晋国就会无往而不利。’司马侯回答说:‘仰仗地势险要和战马众多,以及期盼邻国国难当头,这是三件危险的事。四岳、三涂等中南九州的群山,都是天险,然而不是由一个国家镇守。北方冀地虽然出产马匹,却没有一个强国,仗恃天险和战马,并不能巩固国防。对邻国的困难,不可以抱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去诅咒邻国。只仰仗这三点,而不修明政治和道德,那只有亡国的份,又怎能成功呢?但愿君王答应楚国的请求。’晋平公听完司马侯的话,不但同意会盟,而且答应了楚王的求婚,把女儿嫁给我们大王。”
这时,有人在说:“左尹伍举已经回来了,这个消息我们早已知道。还有其他新鲜的吗?”
纶巾社长:“消息没有!但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令尹府要招聘编修吏一事,已经好几天了,今天是最后一天。凡是诗社的诗友,有能力胜任其职的,可揭榜应聘。如成功应聘,诗社奖赏铜贝二百钱!好,散会——”
令尹府,廷墙上招聘告示依然张贴在墙。围观的人群仍是里三层外三层,走了一拨又来一拨。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踯躅沉思着。这时,一句喊声:“勃苏兄!”申包胥抬眼一看是伍员,惊讶地:“是子胥弟呀,好长时间没见你?”
伍员:“自从送你去了申家后,还没见你来找过我。”
申包胥:“伯母不让出门,今天还是溜出来的。”
伍员:“想来应聘?”
申包胥:“条件太高啦,我胜任不了!”
伍员:“说说看,是那些条件受限呢?”
申包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春秋各国,人文风貌,以及速记编修,都还过得去。就是引经据典,赋诗喻世还差点,尤其是时事要闻,各国最近发生的各种事件,人物背景,时间地点,我是一点都不知道。毕竟我是从乡下来的,哪能知道这些时事呢?算了,现在命运还不在我手里,以后再看吧。”
伍员:“勃苏兄,既然这样,你也别灰心,以后有的是机会。走,我们去看看。”
伍员和申包胥挤进了人堆,只见伯郤宛向围观的人群说:“各位学者,庠生儒生,招聘截止的时间就快要到了,我想说一句话:救场如救火。有能力者,自告奋勇,揭榜救场。我大楚谢谢你!我伯郤宛谢谢你!”说着向人群鞠躬。
这时,伍员挤开人群,走到墙边,伸出双手,从墙上揭下告示。人群突然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申包胥也跟着拍起了双手。
伯郤宛惊讶而后喜,大叫一声:“伍子胥——”
旌旗开道,紧随旌旗后竖着楚字大纛的君辇,辇车上坐着楚子灵,再后便是楚国几位重臣的马车,伍员竟然也坐在其中一辆马车上,后面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徐徐向前。
飘着晋国旗子的车马队伍前行着。
各诸侯齐、秦、宋、蔡、陈、徐、越、滕、顿、胡、沈等国旗子,也从各道行来。
楚国申地行营。(现河南南阳市唐河县郊)
郑简公率群臣迎接楚国使团的到来。双方在行营广场举行了见面仪式。
在行营大帐内,楚、郑两国举行会谈。双方分主客两排对坐。编修伍员的案几就摆放在楚灵王后面,正在记录。
令尹薳罢:“郑简公率团先行到达楚国申地,作为客人反倒来迎接我们楚国使团,我子荡代表楚国向贵国表示由衷谢意!”
郑上卿公孙侨:“敝国离申地最近,而会盟关系到我们小国的安危,敝国先来也是应该。”
楚王:“子产大夫,依你所说,天下诸侯会来跟我楚国会盟吗?”
公孙侨:“肯定会来的。因为各国为了遵守‘宋之盟约’,并讨得贤君的欢心,从而不再受到晋国的干涉,他们为什么不来呢?不过有几个小国不来参加。”
楚王:“阁下说的是鲁、卫、曹、邾四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