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喜乐这段时间的尽职尽责,再加上蒙毅也听说了蒙嘉之事与赵喜乐有关。
所以,蒙毅对赵喜乐这个书令郎中,越来越欣赏。
以至于蒙毅身为秦王长史,本来有一名长史丞为他的副手,他都没有用对方,而是将赵喜乐带在自己身边,言传身教。
“喜乐啊!你的事,本长史也略有所闻。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本长史想给你一个机会,你可愿意?”
此时,蒙毅站在工棚里,看着挥汗如雨的灾民,笑呵呵地问道。
赵喜乐愣了一瞬,然后讪讪地陪笑了几声,才躬身说道:“能得蒙长史赏识,是在下的荣幸。”
“你出生豪门,想必应该识字吧?会写多少字?”
“公文律令上的字,基本都认识,也会写,但写得不是很好。”
“除了识字,写字,还有什么特长乎?”
“特长.....算特长吗?”
“嗯?”
“好吧,没有....”
“呵,都说赵郎官滑不溜手,今日一见,倒也名不虚传....”
蒙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而后直奔主题道:“本长史不喜欢说话绕弯子,今日与你搭话,是想问问你,可愿入长史府?”
毫不犹豫,赵喜乐立刻答应道:“不愿意!”
在秦国,要想获得足够高的社会地位,除了上战场立军功外,就是通过学习秦律,参加考核,踏入仕途。
或者被长官看中,各种提携。
然而,面对自己因为欣赏抛来的橄榄枝,赵喜乐想也没想的,竟直接拒绝了,这让蒙毅不禁闹了个大红脸,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
这小子看起来也不笨啊?
怎么能做出这么傻的决定?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现在啥也不是吗?
书令郎中,其实就是个跑腿的侍卫,他想什么呢?
蒙毅心里百思不得其解,但赵喜乐却分得十分清楚。
他可是要当开国皇帝的人,区区长史府,何足挂齿?
而且去了长史府,事情一大堆,还要参加各种考核,傻子才会去长史府,又苦又累,哪有现在当郎官舒服。
虽说郎官只是秦王身边的侍卫,但郎官除了秦王的命令,谁的命令都可以不听。
去了长史府,大大小小的领导一大堆,还要学习官场潜规则,想想都头疼。
赵喜乐心里门儿清,所以直接就拒绝了蒙毅抛来的橄榄枝。
“你,你真的想清楚了?”
即使赵喜乐拒绝了自己,蒙毅依旧对他感到惋惜,禁不住再次朝他追问。
却听赵喜乐讪笑道:“蒙长史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在下实在愧不敢当。只愿好好在大王身边伺候,尽职尽责。”
“这.....”
赵喜乐为了拒绝自己,连嬴政都搬出来了,蒙毅这下子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毕竟长史府是为嬴政尽职尽责的,郎官亦然。
总不能说,长史府比郎官更有前途吧?
稍微沉默,蒙毅便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独自离开工棚,返回重泉县衙,处理各地汇聚而来的雪灾情报。
至于赵喜乐,在目送蒙毅离开之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然后抬头看天,呢喃道:“算算时间,‘兴汉煤业’的销售结果应该出来了吧,希望不要低于预期.....”
“赵郎官,要吃白面锅盔吗?这是我娘亲自做的,可好吃了!”
就在赵喜乐思忖‘兴汉煤业’之事的时候,司马昌笑呵呵地跑了过来。
“行啊,正好我也饿了。”赵喜乐笑着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