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怎么可能?城门真的沦陷了?”赵偃脸色骤变,恐惧地追问:“赵佾人在何处?”
"春平将军已战死,邯郸守军支撑不住太久,如今半个城市已被秦军掌握,恳请大王迅速撤离,估计最多半个时辰,敌军将直抵王宫前来攻伐。"守护宫门的赵国将领满脸惊惧而无奈地道。
"这怎么可能!"
"秦军为何能做到这点?"
"我手中有六万大军,仅守护城池不到三个时辰就被突破,赵佾这个蠢材。"
"他的背叛使我深感愧疚啊。"
赵偃怒骂道。
"大王,如今无暇考虑那么多,我们必须迅速撤退,否则秦军一旦杀至,我们将无法逃脱王宫。"
郭开源紧张地说,试图说服赵偃。
"对,对,是时候撤走了。"
"我们必须去寻求廉颇和李牧,只要有他们在,就能夺回邯郸,只要保住他们,赵国方能幸存。"
说着,赵偃神色恐慌无能为力,一边跌跌撞撞地向后殿奔逃,形象狼狈,无一君主应有的气魄和责任。
"各位阁下、大人。"
"赵都危在旦夕,在本王名义下达,由武将守备宫门护驾撤退,文官需自行设法保全。"
郭开望着混乱不堪的朝廷,尽力保持仅剩的威仪喊出,然后毫不犹豫地跟随着赵偃消失在眼前。
此时此刻,
赵偃、郭开端跑离开宫殿之后,
龙台宫的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
"大王都已经撤离,我们快逃吧。"
"我们也离开,留在这里等死也没用。"
"秦军已经入侵邯郸,我们继续留下来只有送命一途。"
"秦国残暴,绝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
一哄而上,大批赵国内部官员纷涌而逃,狼狈无比。
但也有人选择坚定。
"赵都危急,作为大赵臣子,我们理应共存亡,一同抵挡强秦。"
"同僚们,为了大赵而战,即便是死也要在人间留下侠骨清名。"
"与暴秦决战,死又何惧?"
"龙台宫将是今朝我辈抗争之地,能与同仁共战到底,死又有何惧?"
于是,少量热血沸腾的臣子纷纷拔剑在手,站在了龙台宫内,默默等待着战斗。
在历史长河中,
各国竞起,各有能臣和庸碌之徒,懦弱和坚毅并存。
然而在寻常岁月里,
他们的性格不易显现,只有国家危难之刻,忠诚者才能被辨认出,勇敢无畏与胆小怯弱才泾渭分明。
邯郸城内外,
血杀仍在延续,如同漆黑洪潮席卷内外,原本奋力抵抗的赵军在同伴相继倒下后,也渐变为零散且无序地逃向内城,直至逼近宫禁。
大秦精锐逐步占领了邯郸城。
所到之处,一片废墟,犹如地狱的血海浮屠。
宫门外,
一位身披战甲的赵将缓步走出,头花白、满含疲态却又怀揣坚定求死的决心。他望着那些惊恐逃散的士兵,眼神闪烁失望。
“何时起,我们赵国沦落到这般地步……莫非,一切都源自我儿当年的抉择吗?”
"长平一战,我儿毁掉了大赵数十万生灵才造成今日之灾。"
望着这座即将陷落的都市,将军面露深深悲凄。
"今天,也许就是我赵奢为他洗刷过失之时。"
老者紧握剑柄,目光直指官道前方。
"全城的紧张和杀意我都感知到了。"
"我是赵奢。"
"作为赵国的上将军,赵国的子民们,若你们甘愿狼狈死亡,那么便各自逃离。但若渴望我们赵国延续,请同本将一同血拼秦军,阻遏其攻势,这将是我们留给大王和百官撤离的时间。也只有这样,我大赵才有可能请来廉颇或李牧两位将军共同讨伐敌军。"
赵奢举着手中的武器,全力呐喊。
这一呐喊声,
引来所有溃逃至王宫内的赵军士兵。
"誓死追随将军,对抗秦军!"
"誓死追随将军,与之一战到底!"
从各个城门溃败回归的赵军渐渐聚集,士气稍微回转。
不多时,
他集结起了五六千的军士。
"很好,很好,很好。"
"这才是我大赵儿郎的模样。"
"今天,就让我与诸位一道,与暴秦拼死对决!"
赵奢哈哈大笑,紧握兵器,眼神锁定通往宫殿的道路。
宫门外内外,
剧烈震荡如同十万兵马冲击而来般震颤。
他观察通往皇宫的官道,如墨的铁骑已近眼前,几乎已逼近王宫。
面对守在宫门外的寥寥几千赵兵,
屠雎与章邯挺起长矛,对准对方大声问道:"降者,可是降了?"
面对数以万计的秦军精锐,只有几千残存的赵军沉默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