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可把李玄忙的够呛,虽然朝廷给予的物资就在码头仓库领取,但想要搬上船还需要李玄自己出力。若不是码头可以雇佣力工帮忙,李玄都要赶回海州搬救兵了。
本以为金朝的战船和南宋的差不多,但看到了才知道是李玄想多了。所谓的金朝战船其实就是南宋的马船。运兵、运马尚可,想要海上作战,完全靠接弦拼杀。
就这73艘金朝战船,还有16艘压根无法出海,不是桅杆断了,就是甲板严重受损。到处都是火烧过的痕迹。
其他的还有不少船帆缺损严重的,若不好生修补,想要出海可谓天方夜谭。
挑挑拣拣留下50艘,其余的23艘全部挥泪大甩卖了,打包价8000贯。一艘新的马船要3800贯。李玄售卖的价格,还不足南宋马船的十分之一。
可能是出于愧疚,剩下的27艘南宋战舰还算状况良好。清一色的福船,这种军民两用的海船算是南宋最常见的了。其中还有一艘大上福船两倍左右的战舰用作旗舰,除了比较陈旧以外,算是很良心了。
对于这些以前只在纪录片中看过的古代战船,李玄没有好奇心是不可能的。安排好工作以后,就立马登上一艘福船仔细参观。
福船是指在福建沿海造出船只的统称。与之地位相仿的还有广州沿海建造的广船。两个性能不相上下,只是外观有明显的区别。
福船其特点就是船艏尖,船艉宽。底尖上阔,抱梁肋骨成V型,两头上翘,艏艉高昂。船尾用舵柱控制舵叶。侧面船身都是三到四层船板叠合。吃水下以下的船身还会额外增加层数,用来提高坚固性。
根据不同的木料,不同的船坞,造出来的船也没有固定长宽。可做商船,也可当战舰来使用。但民用的福船都在千料以下,载重不到300吨。大大降低商船对南宋朝廷的威胁。
与不远处的旗舰相比,这些福船都是弟弟。
李玄登上的这条福船,长约25米,宽约9米,载重两百多吨,形高3.5米,由于里面装满了粮食,干舷不到1米。属于民用级别。每条福船上还配有两艘3米长短的人力划船。
这跟后世南海出土的福船沉船大小相仿。
唯一不同的就是甲板上还有两架人力投石机,听说去年宋金海战,就是靠着这些投石机投出的火球,将金军七万水军击败的。作战的宋军水师仅有3000多人。绝对是一个傲人的战绩。
甲板上最显眼的还是船帆。三桅,三帆。头桅向前倾斜。主桅杆大概30米高,还配有瞭望台。
船帆四角成扇形。分别用甲板上的三台缭绞车,配合绳索控制船帆的升降和朝向。除顶头逆风之外,其他方向的风力都可以利用。欧洲要到三四百年后才能建造类似的风帆战舰。这算是当今全世界最先进的船舶了。
领先全球的还有水密舱技术。福船整体分4层,最下面一层就是水密隔仓。
这条福船最下面一层,就是用十几个水密仓隔板分割成了13个水密隔仓。这些隔仓除了固定数量的压舱石以外,都可以装货物。粮草就是存放在这里的。
水密隔仓的优点是船体触礁,个别水密舱进水,船只不会沉没,依然可以缓慢行驶。这一创新大大增加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第二层除了几根立柱和隔间,就是一个大平层。可供所有人休息,吃饭。在船尾处有个单独的卧房,供船长使用。只不过甲板以下都没有窗户,一切都靠油灯照明。通风不畅一堆人睡在一起,其味道也可想而知。
即便现在李玄也是捏着鼻子参观的。
三四层都是主甲板上的建筑,都位于船尾处。三层是供值班操船的人员使用,武器通常也存放在这里。船舷尾部两侧都有楼梯通往顶层和顶层甲板。
顶层是指挥室,白天的时候船长的办公场所。
而指挥室上面的顶层甲板,则是弓弩手向外射击的站台,用于射杀靠近接弦的敌船士兵。它要高出甲板5米左右,只能通过两侧的楼梯上下。绝佳的阻击位置。
除此之外主甲板船舷两侧还各有3个猛火油柜。这也是普通民用船只不会配备的大杀器。
这玩意就是个古代版的火焰喷射器。整体是一个方形容器,里面装着猛火油。上面连接着一个酷似注射器的物件,通体黄铜打造。
在攻击敌人时,需要事先点燃前端的点火装置。操作人员只需抽拉机筒,就可将猛火油从下方容器中的抽出。再推动机筒,猛火油就被压缩从更为细小的喷嘴喷出,将一切敢于靠近的敌船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