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名后俞阅主要的事一是重习旧的知识好好做题为了省试做准备,二是好好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可能会有的殿设做准备。
第二麒比唐瑾要大上五岁,三四岁的时候第二晟就已经教他念书了,学的早唐老爷子想着他应该能跟上唐瑾的速度,自己教起来应该也不那样吃力。
第二麒却不是那样想的,他知道唐瑾学的好可他学的早啊,四书诗书易学起来没有唐瑾好,礼传两本应该与他差不多甚至比他要好的,他用功一点并不会差太多。
可是一念起来第二麒才认识到,听说只是听说。他听说唐瑾比他念的好,也知道可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切身的体会到他与唐瑾巨大的差别。
唐瑾上着新课他学的不深刚好复习着,结果他们一起学会了。等到唐瑾和他一起上新课时,他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唐瑾不但学的好,还比他更加的努力!
为了不被落下太多第二麒可是用了十二分的认真才勉强赶上了进度。
唐老爷子也不会为了他单独停下来唐瑾能不能过殿试还说不上来第二麒在他看来,是过不了的,不过省试的题谁也不知道会有多难,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礼记和春秋左氏传选通教上一遍,最后再细致的教。
因为考试,唐老爷子教学的方法也变了。
除了学习之外,唐瑾与唐老爷子最关心的就要数家里人的亲事了。
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媳,唐老爷子都要看过对方家里人的人品,确定对方在未来不会做什么出格的大事影响到唐瑾以后的考试和前程,以免被亲家累及。
唐瑾五叔和他小堂姑的婚事不用他操心,自然有大人操心。六叔的婚事他也只是关心一下,他最关心的,还要数他大姐三姐的婚事了。二堂姐大堂哥他们,自然也有家里人操心。
一个女孩子,将来能不能在夫家过的好,主要看四点。
一要看家里长辈的用心程度和眼力,看能不能为她选一个好的人家二要看她娘家的家世和对她疼爱的态度,能不能给她底气为她撑腰给她壮起声势来。
这两点里,前一项唐家人都不缺的,后一点里也没大的问题,唐老爷子的意思是不低嫁,因为他坚定认定唐家只会越来越好,现在高嫁一时往后就算是低嫁了,到时候也没人敢欺负唐家的女儿。
还有重要的两点,那就是她本人的智慧和运气了。家人用心娘家撑腰,有时候也抵不过自己愚蠢自己做死或者世事变迁人性转移和家人眼瞎或者被蒙蔽。
为了唐大姐的婚事,第二惠可是很心急。
唐娴已经十六岁了,一般这个年龄都已经说好了婚事或者看的差不多了只等着嫁了,可是唐家人疼女儿,要求高,有那么几个都觉得不太合适不想勉强,就不那么好找了。
为此,第二惠和柴氏已经把范围放远,不局限在附近了,旁的县和府城里甚至远到省城里都可以。
女人家,总想着将女儿嫁的近一点,有了什么事的话也好照应,听了唐瑾的话后,才忍痛了。
其实让唐瑾来说,虽然现在交通不方便,可是嫁到府城和省城走路最多也就一天,坐车一个白天就能到了,并不算远。远的那是要走上十天半月甚至天南海北走上一两个月那才叫远。
可是第二惠和柴氏不这样觉得。
就连唐三婆将大女儿嫁到了府城,刚开始都心疼的很,如果不是看对家家境好条件合适又有唐老爷子的意见,她还真不愿意。
时间就在唐瑾用心念书家里人操心几人婚事和其他事中渡过了。
很快就到了唐瑾去府城考试的时候了。
这近三个月里,唐大哥基本上看好了人家,就是本地临村三兴村王家的姑娘。这姑娘跟唐大哥亲娘在一个村子里,还是同宗,与她亲娘还有点血缘关系,虽然那血缘已经出了五服。
唐二姐唐二哥家里人都没有相到合适的。
唐六叔的事情没有多大进展,唐三婆过了解对于赵家姑娘观念能改变很多,不过还是不愿意,唐六叔依然坚持着,唐老爷子不管,事情就僵着了。
不过这些唐瑾都没有参与,只是顺便听一听,他忙的很,除了抽空关心他姐姐婚事外其它时间都最用来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