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领悟了张三丰所传授的太极要义后,陆浩的武学修为可谓是一日千里。他将太极拳法与少林武学融会贯通,创出了一套威力无穷的拳法,举手投足间皆显大道至简的法则。
这日清晨,陆浩像往常一样,在太和宫后的青石台上修炼太极拳。
晨曦初露,山谷中雾气缭绕。远山如黛,松涛阵阵,景色煞是迷人。陆浩深吸一口气,让清新的山风充盈全身,顿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他缓缓摆出起式,双手虚抱,形成一个圆圈。接着,他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随之而动,整个人如流云飘忽,又如清风拂柳,潇洒自如。
只见他时而双手圆转如车轮,时而身形飘忽若流水。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阴阳变化,表现出刚柔相济的法则。拳势圆润,劲力贯串,举手投足间,皆有太极阴阳鱼的影子。
陆浩一边修炼,一边在心中默念太极口诀:“有阴有阳谓之道,阴阳合一生万象。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太极拳法讲究心静如水,意动如抽丝。心平气和,意到力到。修炼之人,要心无旁骛,随时随地感悟天地之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陆浩修炼之时,全神贯注,仿佛整个人都溶入了天地之间。他的动作越来越圆润自然,如行云流水,又似抽丝剥茧,不疾不徐,恰到好处。
渐渐地,一股清凉的真气开始在他体内流转。这真气不同寻常,清澈如泉,凝重如山,行遍全身,畅通无阻。
陆浩不禁暗暗惊喜。他知道,这是他将太极拳法和葵花宝典内功相结合后的奇效。葵花宝典已经为他奠定了深厚的内功根基,而太极拳法则引导他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这股内力。两者相得益彰,威力之大,当真非比寻常。
陆浩兴致大发,当即加快了拳法运转的速度。只见他时而如惊鸿般疾射而出,掌劲风驰电掣;时而如游龙般翻腾回旋,身法飘忽不定。
拳势中隐隐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芒。这光芒时聚时散,忽明忽暗,似有灵性,引得空中的晨雾也随之聚散流动,煞是奇特。
这一切,俱是得于太极之力。太极者,阴阳之母,生生不息。修炼之人,若能领悟其中道理,便能出神入化,于武学一途,突飞猛进。
陆浩越练越起劲,拳势也越来越快。到得后来,竟幻化出十数个身影,每个都如实质般清晰。这是他将太极拳法修炼到了“分身“的境界。旁人望去,简直难辨真身,目眩神迷。
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好俊的拳法!“
陆浩吃了一惊,急忙收拳转身。只见一个身穿青衫的少年正站在不远处,笑吟吟地望着自己。
“在下宋青书,见过陆少侠。“那少年拱手说道。
原来,这少年正是武当七侠之一宋远桥的儿子。虽然年纪尚轻,却已在武当七侠中崭露头角。他天资聪颖,对武学悟性极高,又得其父悉心教导,武功已臻化境。
陆浩心中暗赞,连忙还礼道:“久仰宋少侠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宋青书谦逊一笑,说道:“陆少侠谬赞了。适才在下路过此地,无意中瞧见陆少侠演练拳法,实在是大开眼界,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不知这套拳法是何来历?“
陆浩道:“这是晚辈在武当山学得的太极拳法,得蒙张真人亲自指点,受益匪浅。“
宋青书一听,顿时肃然起敬:“原来是张真人亲传的太极拳,难怪如此精妙。我听家父说,武当的太极拳乃是集道家阴阳五行之理于一身,讲究人与自然合一,出神入化,当真是武林绝学。“
陆浩谦虚道:“晚辈初学乍练,谈不上什么出神入化。还要多加修炼,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宋青书点点头,又道:“太极拳固然厉害,但听闻陆少侠你还融合了少林武学,创出一套'少林太极功',不知可否赏光演练一二,让在下开开眼界?“
陆浩心中一动。他听张三丰说起过宋青书的武功,知道这个少年并非寻常之辈。若能与他切磋一番,必定能让自己的拳法更进一层。
想到此处,陆浩当即说道:“宋少侠言重了。晚辈这点皮毛功夫,若能得到宋少侠指点,那真是三生有幸。还请宋少侠赐教!“
宋青书大喜,说道:“我也正有此意。不如我们猜拳定输赢,胜者让负者请教一招如何?“
陆浩爽快地答应:“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