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议题对于在场的所有音乐人来说都足以成为一个爆炸性的大新闻。
民乐交响化并非只是夸夸其谈。
在沈武寰原来的世界之中,民乐交响化进程一直是人们推崇备至的,国家组建了民乐团,也同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民乐。
但其中也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并不能全盘照搬,而如今沈武寰要做的只是牵一个头,至于后续的问题,到时候由所有人共同思考前进。
这本身就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所谓交响乐一词,来源于古希腊,顾名思义便是一起响的意思,民乐之中也经常能看到交响的身影,但其却并不受重视,大多都处在交响的初级要素,仅做伴奏之用。”
“但西方音乐之中,交响乐和交响曲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却已经非常久远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形式,发展出属于民乐自己的道路,这其中的技法和配器编曲的组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一议题展开交流,不过限于场地的要素,我们还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我们摊开来说,也好解决问题。”
沈武寰以这种提问的方式展开交流会,是将所有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意见不合产生的民乐和西乐之争。
作为一个中间人,这样的做法也很快得到了响应。
廖大师率先提问道:“沈教授提出的这个民乐交响化的论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但我有个疑问,同时可能也是我们整个行业内最大的疑问,如果我们民乐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表演形式,甚至产生了雷同,那么怎么样证明我们属于民乐的血脉呢?”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无论是哪个世界的民乐人士都有着这样的担忧。
民乐交响化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但是否会最终导致民乐成为西洋音乐的附庸,甚至和西洋音乐同化呢?
沈武寰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借鉴西洋音乐的形式只是当下的一个权宜之计,我们此时此刻并没有更多的路子来选,单论我自己的音乐路程也多有取巧的痕迹。”
“首先我的音乐相对于整个行业内的音乐是充满创新的,民乐也完全可以采用创新的道路前行,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追求新奇,乐器的本身上也追求另类,确实可以在一时间产生不错的效应,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本源上来底蕴。”
“民乐拥有着不错的底蕴,但却很少对外交流,为数不多的人掌握着整个民乐的命脉,甚至到了最后这门手艺都失传了也不愿意让外人得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当然我在这里也不是号召大家放弃自己手中的秘传,这显然不现实,但我们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像方大师那样在技艺失传后还会想着将它们复原。”
周围的人看了看方大师,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直以此为己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
但也正如沈武寰说的那样,能够像方大师那样做的人又能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