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英拿定主意,回到大队部,用大喇叭呼叫李文强赶紧来大队部。
李文强40岁出头,在李姓家族里,比李广义大一辈儿,但跟姚继英论辈分,他还要小一辈儿。
不一会儿,李文强来到大队部,面对小自己近20岁的姚继英,恭敬地说道:
“九叔,你找我。”
“文强,坐,咱俩慢慢说。”姚继英招呼道。
李文强不明所以的坐下,安静的等着姚继英说话。
在高台大队委员里,李文强是第一个为了电表入户,给姚继英出难题的人。
结果高台大队的电表不但没有入户。
李文强的靠山张宝忠,到现在别说当站长,就连工作都还没有恢复。
姚继英已经冷落了他一段时间,此时要用他,假作关心的问道:
“文强,最近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李文强继续尊敬的回答道:
“九叔,自从你打跑了张宝忠,供电站跟咱们大队一直很配合。
我这块儿的工作,主要就是跟供电站打交道。
他们不找事,我的工作就没有任何困难。”
“你每天巡查线路、排除用电故障,也是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姚继英客气道。
李文强心里琢磨,叫我来,不可能为了体谅自己辛苦,于是表态道:
“九叔,你要是有事儿安排就直说,我一定听你的吩咐。”
姚继英见李文强态度不错,继续绕着弯儿说道:
“文强,虽然你姓李,我姓姚,但咱们两大家子,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跟一家人没有任何区别。”
李文强附和道:
“九叔,这话太对了,我最恨有些小人,把李家咋样、姚家咋样挂在嘴边。
但凡两家有点儿风吹草动,就跳出来挑拨是非。”
姚继英继续绕圈儿,说道:
“文强,你对我退伍回来,上任队长后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没有?”
李文强表忠心道:
“九叔,我的看法是,自从你上任队长,高台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咱村修六车道的村路,建轧钢厂、开铁矿。
这是高台大队建村以来,最好的时候。
咱们村眼看着就要过上好日子。
谁要是眼瞎看不到这些成就,鸡蛋里挑骨头反对你。
不管他姓姚还是姓李,我第一个不答应!”
姚继英对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很满意,但还是问道:
“你对姚金明主管轧钢厂,姚继忠主管铁矿,有什么想法吗?”
宁肯跟聪明人打一架,不要和傻比说句话。
聪明人说话,什么时候要虚伪的真诚,啥时候要小人般的说真话,都能把分寸掌握的极好。
李文强无疑是聪明人,说出了心里真实的想法:
“虽然姚继忠、姚金明两人的嘴挺严,咋套他们的话,也没说出他俩的工资待遇。
可哪儿有不透风的墙,即使他俩不说,我也能猜的大差不差。
我对他俩的想法,是只能羡慕嫉妒,却没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