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英拿定主意,要定大量的报刊,吩咐李广义道:
“广义,拿一张空白支票给王海,用途写订阅81年全年的报刊。”
李广义利索的取出支票本,写上用途、又盖上公章和自己的手章,递给王海。
王海颤抖着手,接过去支票,再次跟姚继英确认道:
“姚队长,我走出大队部的门,你可就不能后悔了。”
姚继英哈、哈笑道:“王哥,订这么多报刊,我只有一个要求。
把邮电局免费的报纸架、书刊架,明天给我送一些过来,不然报刊没地方搁。”
王海看着思路清晰的姚继英,才知道他没疯,是自己遇上了财神,赶紧答应道:
“没问题,明天给你送几十个过来!”
“王哥,记住,外省市的日报一概不订。”姚继英叮嘱道。
“好!好!姚队长,我先去送信。”王海告辞道。
“路上骑车慢点!”姚继英站起来送行。
王海哪里还能慢点儿,差点儿把绿色二八大扛自行车,蹬的飞起来。
送走王海,姚继英开始思考,给外间的书报室,起个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好。
高台大队党建学习室。
高台大队农民阅览室。
哪一个名字在全县出了名,才可以作为李向南的政绩。
第一个名字,能让李向南有高瞻远瞩的形象。
第二个名字,显得李向南更有时代精神。
姚继英琢磨着给书报室起名字。
突然一拍大腿的想到,无论叫啥名字,都还缺一台24寸的黑白电视。
干脆动静再大一些。
姚继英开始用大喇叭,喊木工组的组长李文海,快来大队部。
李家历代,代代出有名的木匠,方圆几十里都闻名。
高台大队的木工组,有二十多人,根本不用出去揽活儿。
平时给各村的村民们,做桌椅板凳,大衣柜、板柜、寿材等等,根本忙不过来。
手艺人的性格,一般都认真实在。
李文海来到大队部,问姚继英道:“队长,找我什么事儿?”
此人五十来岁,满脸岁月的痕迹,一双大手粗糙有力。
姚继英也是看人下菜碟,不但不怪罪李文海没叫自己九叔,还发愁咋称呼他。
直接叫名字,怕不礼貌,可李文海偏偏又年龄大,辈分小。
姚继英想来想去,只好尊称问道:
“您老做过电视柜吗?”
您老的称呼,立刻让李文海感觉到了别扭,说道:
“论辈分,队长是九叔,你直接叫我名字就行,我只听说过电视柜,但没做过。”
一个电视柜,没必要让李文海去找样品量尺寸,姚继英说道:
“你做个一米五高,70公分见方的木柜就行。
另外,你量下外间大屋的长度,按照一排桌子、一排长椅子安排,中间要留出过道,两边留足放报刊架的位置。”
李文海高兴地问道:“队长,咱们大队要买电视啊?”
姚继英却装逼装出了天际,轻描淡写的说道:
“大队部先买一台24寸的电视,等今年过年时,大队给每家发一台小点儿的电视。”
老实人李文海,听不下去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