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为了善待他的老师,他决定出手了。
多年来第一次主动开口,难免有点紧张。易凌霄深吸了口气,忐忑说道:”先前的剂量就可以,要是再加大一个剂量,效果会更好。“
还加大?闷葫芦今天怎么啦?秦茂良喝了口水,谆谆告诫道:“医生是关系人命的职业,稍有失误,便会害了患者。从听诊结果上看,增大药量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考虑患者年过六十,肝肾功能自然衰退,用药量就不能冒险。”
迈出了第一步,易凌霄语气也坚定起来,“患者年龄的确偏大,病却是季节性感染,并非身体机能出了差错。保守疗法,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负担。”
以往的镜象反过来了,好像多年行医的高手在教导一个后生。
秦茂良有种从众星捧月的仙境跌落凡尘的感觉,这是完全否定了他的诊断。
他晒然一笑,“书本知识学不好可以补学,关键是不要照本宣科。“
易凌霄小学考了个第一名,本来可以风光一下,对一个小孩子的成长来说,那是多么大的动力,可惜被不公正对待了。
上了大学,以为会有不同,又考了个第一名。
不同确实是不同,学校重视,各项活动找上门来,可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这种窘况,不说家境好的,就是一般家庭的孩子也想象不到。
从此,每逢考试,就只考个及格了事。
易凌霄无法辩驳秦老师的话,考试成绩摆在那里。
好在数据明显。
“从化验的结果看,患者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杂有衣原体、支原体。却没有军团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没有结核分枝杆菌和病毒感染,这就说明患者病源单一。”
秦茂良驳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他几种菌类可以不说,如果衣原体和支原体并存,正好说明菌种不单一。”
”多菌种情况下,增大用药量,看似正确。临床实际工作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杀菌药有定向性,处理标靶菌类时,其他菌种的抵抗力反倒随之而增,引出菌种变异更难处理。”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信书寸步难行。
易凌霄在学校时,翻遍了浩如烟海的各类细菌的书籍,通过菌种培育课程时的操作,发现了不同菌种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应,这细小的变化,用药不到精准的水平,自然被忽略。
衣原体与支原体寄生在生殖系统的黏膜内,那里是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壤,二者的性质有不同。
而在呼吸系统,两种菌类的区别就可以不考虑。因为没有良好的寄生土壤,得不到正常的营养,无需使用药物,二者会被人类自身的抗体灭掉,有没有区别就不重要了。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此言良有已也。
对此病例分析,增大的剂量只是对付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与衣原体支原体并无关碍。
可惜论文没有发表,不好拿出来说事,他又不懂职场套路,只好无奈说道:“试试就知道结果了。”
“试试“,一个实习生说出这样老油条的话,难免让人误解。秦茂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作为医生,要有医德,不能把患者当成了实验品。”
“等下去配药房,与护士交待一下更改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