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接着说:
“父皇,儿臣担保,耿通绝对没有破坏祖宗之法,也没有离间我们父子啊!
请父皇看在耿通辛辛苦苦辅佐儿臣多年的份上,饶他一命。”
朱棣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朱高炽说:
“逆子!回到宫里禁足三日,好好反省!”
太子朱高炽很失望,也很无助,但他只能跪在地上无力的说:
“儿臣遵旨,儿臣告退。”
大理寺丞耿通就这样被杀了。
从此以后,太子朱高炽身边的那些大臣人人自危,连同太子也算上,都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了。
公元1411年,也就是永乐九年。
这一年,于谦十三岁,岳光十五岁。
一天,于谦和岳光一起在郊外玩儿。
岳光说:
“于谦,我听说蒙古人又来侵犯我大明边界,抢了我们很多东西,伤害了很多老百姓。
我们的大将军丘福都被蒙古人灭掉了,后来我们的陛下御驾亲征,才总算是把蒙古人赶走了。
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守卫边疆,不让蒙古人犯我大明一分一毫。”
于谦说:“你身手那么好,而且一直都勤学苦练,一定可以在武举中取得功名。
到时候,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我虽然不能像你一样舞刀弄剑,但我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国家,守护百姓。
说不定,将来我们还需要一起合作呢。”
岳光露出憨厚的笑容,说:
“别人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我们的兄弟情比亲兄弟还深厚。
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共同守护国家,那我们两个加起来的力量一定是最强大的。”
说完,两个人一起看着天空飞过的雄鹰,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1411年(永乐九年)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立自己最宠爱的孙子——朱瞻基为皇太孙。
皇太孙和皇太子一样,都是皇位继承人,是国家未来的储君。
朱瞻基这个从一出生就得到万千宠爱的幸运儿,真真儿的是朱棣的心头爱。
据说,1399年(建文元年)的一个晚上,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
他梦到自己已故的父皇朱元璋把一个大圭赐给他,并且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大圭象征着权利,朱元璋把大圭赐给朱棣,就象征着把皇位传给朱棣。
尽管当时的朱棣还没有孙子,朱棣依然被这个美梦美醒了。
醒来之后,朱棣就细细的来回品味这个吉祥的梦。
正当朱棣正坐在房间里回味那个美梦的时候,几个下人来报:
世子妃刚刚诞下一个男婴。
当时的朱棣是燕王,朱棣的正妻是徐氏,徐氏一共生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朱高炽,二儿子朱高煦,三儿子朱高燧。
按照当时的朝廷规定,朱高炽是嫡长子,所以立为世子。
朱高炽的正妻是张氏,也就是现在的世子妃,也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张皇后。
当朱棣听到世子妃诞下一个男婴的时候,瞬间想到是刚才的美梦应验了。
脸上的喜悦之情都溢了出去。
朱棣立刻赶过去看这个所谓的“传世之孙”。
来到世子居住的房间时,朱棣看到奶妈正抱着这个婴儿。
他大步走过去,仔细的看了看,只见这个小婴儿生了一个宽宽的额头,浓长的眉毛,清澈明亮的眼睛,肉乎乎的脸蛋,怎么看怎么好看。
朱棣面带微笑的一直看着这个小婴儿,越看这个小婴儿越像自己,越看越喜欢。
朱高炽对着父亲朱棣说:
“父亲,给他起个名字吧!”
朱棣想了想说:“你的皇爷爷曾经定下家族后辈的名字,现在算来是瞻字辈的,这个孙儿是我大明的吉星,能保我大明万世基业,就叫朱瞻基。”
朱高炽和张氏听了这个名字,都很满意,一家人都眼带笑意的看着这个带给家里无限希望的朱瞻基。
也正是这个梦,也正是朱瞻基的出生,给了朱棣很大的信心去发动靖难之役。
后来,随着朱瞻基不断长大,他的天赋异禀也逐一显现出来。
朱瞻基不仅长得仪表堂堂,威风凛凛,自带帅气和贵气,还非常聪明。
他四岁能读书写字,五岁能写诗作画,八岁的时候朱棣就让朱瞻基加入皇家学堂。
朱棣不仅给他选最好的老师,还让自己的军师姚广孝直接当朱瞻基的首席老师。
朱瞻基十一岁的时候,朱棣就让他作为北京的首席行政官留守北京。
十二岁的时候,朱棣就迫不及待的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这样一来,朱高炽的太子身份也就更加稳固了。
为了朱瞻基能够顺利的继承大业,朱棣也不可能废掉朱高炽这个太子。
但朱棣的这个决定也深深的伤害了在战场上救过他性命的朱高煦。
朱棣刚登基的时候,迟迟没有立太子,这让朱高煦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
后来,朱棣顶不住各位大臣的压力,立朱高炽为太子。
同时把已经封为藩王的朱高煦和朱高燧留在了北京,并没有去封地。
这个举动也让朱高煦认为自己仍然有机会成为太子。
直到现在,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朱高煦的太子梦终于破碎了。
他也开始慢慢有了学习自己父亲靖难的想法。
1412年(永乐十年),这一年,朱瞻基十三岁,于谦十四岁,岳光十六岁。
这是秋高气爽的一天,岳光和于谦又在郊外游玩儿。
岳光跟于谦说:“于谦,你听说了吗,咱们的陛下为了培养皇太孙的军事能力,专门从全国各地选拔两万名青年,让他们到北京陪皇太孙进行演武。
我也好想去啊,只不过我年龄不到,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表现好,能够被皇太孙赏识的话,就可以跟在皇太孙身边做事了。”
于谦认真的看着岳光,听他说着没能参加这次选拔的遗憾。
于谦说:“岳光,书上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我心里,你生来就是当将军的料。
这次没能参加选拔,也许是好事。
而且,你明年不是要参加武举了吗,今年好好练习,明年一定可以顺利通过。”
岳光笑着看着于谦,听完于谦的话,心里遗憾的心情没那么严重了。
岳光站了起来,伸出一只手,说:
“于谦,来,我把最近学到的新招式练给你看看。”
于谦也伸出一只手,拉住岳光的手,顺势站了起来。
岳光就地练起了他最自信最自豪的新的武学招式。
于谦在一旁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他,鼓励着他。
就像于谦写诗的时候岳光看他的眼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