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信中,林曼问到张望是否可以推荐书籍给她。
“我感觉你写文章那么好,想必你一定读过很多书。有些时候我想写歌,可是词写得差强人意,所以我想问你有没有什么书是你觉得适合我看的,我想买来看看。”
林曼的原话可能并非如此,意思却没有差别。
张望恍惚了很久,他几乎不敢相信林曼竟然会提出要他帮忙,而且是他擅长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张望打开手机的备忘录。
在描写张望接下来的行为之前,有件事需要交代一下。张望有个习惯,他会把读过的书名以及作者的名字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并且是以清单的形式。这个方法不仅让张望的读书数量一目了然,而且文字的记录会比单纯的数字更容易让他拥有满足感,他几乎引以为傲。
他打开备忘录,找到2023年读书清单这一条——两条读书清单中的一条,从《一句顶一万句》开始,他一直看到王开岭的《古典之殇》。在短暂的分析之后,他不得不再次打开大学读书清单——上一条清单里面的书籍数量太少,他从《云边有个小卖部》开始看,一直到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浏览清单期间张望又对他的读书数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学期间他一共读了33本书,包括余光中的散文,一些已经很难讲清题材是什么的短篇,并且两条清单有很多重合的部分——23年上半年张望依然在读大学。虽然看上去文字很多,因为有的书名很长,如《我想做一个能在你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张望在决定读实体书后买的第一本书,是众多名家的合集,其实是出版社借用作家的名字营销的一种手段,可是张望乐意为其买单,毕竟张望又不懂书。
鉴于自己读的书实在杂乱,张望一时间真不知道该推荐哪一本书给林曼。
“我总觉得很多书都不太适合林曼去阅读,她想要的效果是能够在读完书后提升她的作词能力,其实每一本书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可其中有许多不容易解决的因素。”张望心想,“读书之所以能增加读者的阅历,必定有个原因是它能展现出读者从未经历过的场景,让读者体验从未拥有过的生活。如此情节会在读者心里酝酿味道,那种味道更适合称作感悟,而感悟是创作最好的下酒菜。”
“如果林曼愿意,我可以将这些书都推荐给她,问题是她或许没有时间读那么多书,虽然我认为这些并不多,况且有些书籍的质量并不好。”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张望拿来他的平板——截图所能带有的内容更多,他决定在他备忘录里的每本书后面都进行备注,关于合不合适的问题只给出大概的建议,最终读还是不读交给林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