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载:对日:“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这是蒯通面对要被刘邦“烹”时,对刘邦发自内心深处的坦白交代。
逐鹿中原,鹿,有人说指的是平民百姓。
“当年韩信不忍背弃一餐之遇,而丢掉三分天下的好处,拒绝蒯通的忠谏,忽视鼎足而立的大业,等到利剑扼喉,才发叹后悔,最终见烹于儿女,这是失了时机,谋划又错误的原因。
有道是朽木不雕,汉朝衰败难以辅佐。如若趁早图谋,到时功业已成,天下已顺,再请呼上帝,表示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于定祚,这实在是神机的关键,起事的良时。
貂蝉小姐的远见,远胜皇甫嵩大人呐。”
阎忠立在堂中,双手拢袖,面露微笑。
那双惯于揣摩人心的眼睛在少女身上游移,仿佛要洞穿她的每一个心思。
他引经据典,吹着彩虹屁,答应下了引荐贾诩的事。
“贾文和之才,确为国家栋梁,若能为小姐所用,必将如虎添翼。此事在下义不容辞,必定为小姐引荐。”
“多谢阎先生鼎力相助,”邵单拱手作揖,“只是皇甫嵩大人的抉择,或许有难言之隐。毕竟上一个篡汉自立的王莽,已经被群起而攻之了,如今建立世家王朝的时机远未成熟,四世三公的袁家还在和外戚何家合作呢。”
有句话说得好,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太早展露野心只会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阎忠抱拳拜别,“小姐对于未来局势的把控,确是非常人所能及。我这就回凉州,定不负所托。”
“唉,记得小心马腾与韩遂,边关武夫反复无常,坏得很。”
邵单提醒了一嘴,不想阎忠卷入到这两人的叛乱中。
不仅是为了贾诩,也是为了自己那盘未尽的棋局。
······
广宗县城,位于冀州巨鹿郡,距离赵云的家乡常山真定不远,正好有时间去拜访拜访。
秋风送爽,邵单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思绪。
赵云,这位被后世称为“常山赵子龙”的名将,注定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此时的赵云,还只是冀州大地上一名默默无闻的青年,将自己的忠勇之心隐藏在朴素的外表之下。
历史上赵云的正式登场,要等到初平二年(191年),他受常山郡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
当时大多数冀州义军都投靠袁绍,赵云算是反其道而行之。
赵云向公孙瓒解释:“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因此可以从仁这方面入手,调动刘备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把赵云招揽来,扩充手下可调遣的将领。
赵云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难得的完美人物,不仅浑身是胆,更是有大臣局量的儒将,重视百姓的利益。
“系统,我现在需要开启【超级礼包——信息】赵子龙的行踪。”
【赵子龙刚在真定县周围与黄巾军打完游击,此时正在回家的路上】
常山郡真定与巨鹿郡相隔如此之近,受到黄巾军的波及很正常。
只是如今,张角受朝廷招降的消息已经公之于众,黄巾起义所造成混乱暂告一段落,而且张角的威望将那些野心家压得死死的,至少能够消停一段时间。
“出发吧,大哥,咱们去寻赵子龙!”
这次邵单带上了关羽和张飞,让他们见见世面,这次请人的阵容堪称“三顾茅庐”。
曹操则因军功,调任济南国(今山东济南)国相,与邵单一行人分道扬镳。
十一月的寒风从故乡幽州呼啸而来,夹杂着初冬的凉意。
大地上的草木渐渐枯黄,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了冬眠。
邵单一行人骑马疾行,沿途的景色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肃杀。
道路两旁的田地早已收割完毕,农人们正忙着将最后的粮食储藏起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年关。
远处的山脉如巨兽般蜷伏在地,厚厚的云层遮蔽了山顶,仿佛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
天空灰蒙蒙的,时而有一群归巢的鸟儿划过,打破这片沉寂。
“真定就在前方了。”邵单轻轻勒马,目光投向远方那隐约可见的城墙。
关羽和张飞也都精神一振,显然对这次的行程充满了兴趣。
他们各自紧握着缰绳,望向远方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斗志。
“四妹将这赵子龙吹得那么玄乎,真想和他切磋一番!”
关张二人可能一开始,对诸葛亮那样的文化人没什么概念,因此极为轻慢,身为武夫的赵云则不同,比较一下力气,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水平。
一路上有件怪事,到了常山郡境内的客栈,便听到有说书人在传唱赵云,赵子龙的英雄事迹。
入夜时分,客栈内点燃了几盏油灯,光影映照出几分暖意。
客栈里,酒香四溢,炉火通明,正好赶上有说书人在厅中讲述英雄故事。
说书人身材瘦削,但嗓音洪亮,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引得满座宾客侧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