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雅还算是靠谱,给他留下了十几个船员负责看管两艘货船,毕竟是这借来的船,以后还得还,船上的人也一样,所以罗伊德并不会亏待他们,保证他们每天都能吃得上饱饭。
货船抛锚后,就这么整日停泊在西海岸,等待着罗伊德的麦芽酒装货。
但罗伊德并不着急,二十天后,运往灰狼镇和草叶镇的麦芽酒才能发出,而发往玉海城的麦芽酒,则还需要往后推至少半个月,毕竟熟人好说话。
当下罗伊德要做的,就是抓紧寒潮结束的这个时间,赶紧耕地,眼下这个时节,正是种植大麦和燕麦的时候,虽说气温依旧是偏低了些,但罗伊德拥有改性的能力,因此倒是不成问题。
为了能够让土地得到充分的修养,罗伊德必须对种植的方法进行改革,不能像之前一样一股脑地种粮食了,而是要使用比较科学合理一些的三圃制。
所谓三圃制,便是将耕地大致分为面积相等的三块区域,其中一块作为春播地,一块作为秋播地,剩下一块休耕用以恢复土地肥力。
这种方法相对于二圃制而言,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能够明显地提高领地的生产力。
但罗伊德还需要考虑一件事,传统意义上上的三圃制并不完全适合这片土地,理由很简单,他可以利用生物改造对农作物进行改性,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的十倍左右,但这片土地可经不住一年收获十次。
那就一次性把春播地或者秋播地种完,然后等待成熟如何?这样农夫们在完成耕种之后,又可以继续干其他的活,比如建造各种建筑、制作水泥等。
想法不错,这样做确实可以集合力量一起干事,罗伊德考虑过这种方法,但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理由很简单,这些愚蠢的农夫们的脑子真的能够容下那么多内容吗?
又要学会精耕细作,又要学会制作水泥、拌水泥,又要知晓如何酿酒,还得清楚如何修建房屋等建筑,这可能吗?
罗伊德可不认为他们的脑子有那么好使,他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劳动力,而是能把一件事干好的真正的工人、专家。
种田的就专心种田,种到熟悉每种农作物的特性、知道何时浇水施肥为止;
打铁的就专心打铁,打到拥有一手熟练的打铁技艺,打到能够保证每次出来的成品都是质量合格的优质品为止;
酿酒的就专心酿酒,能够做到每批次酿出来的麦芽酒口感几乎相差无几才行。
因此,罗伊德必须要让这些人有归属感,简而言之就是让一个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你种田的就不要去拌水泥,酿酒的就不要去打铁,干好自己的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