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天机玄图 > 6.7:第七象 吐蕃入寇中原

6.7:第七象 吐蕃入寇中原

【颂曰释义】

“蝼蚁从来足溃堤”:这句话以“蝼蚁溃堤”这一成语为喻,强调微小力量在特定条件下也能造成巨大破坏。在此,它可能暗指微小的、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或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最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整个体系的稳定。

“六宫深锁梦全非”:“六宫”在古代常指皇后的居所或整个后宫,这里可能借以象征一个封闭、复杂且权力斗争激烈的环境。“梦全非”则表达了在这个环境中,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梦想和期望往往难以实现,甚至被彻底颠覆。这句话可能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残酷与无奈,以及个人命运的不可控。

“重门金鼓含兵气”:“重门”指层层门户,象征着严密的防范和隔离;“金鼓”则是古代军队出征时用以指挥进退的号令,常用来代指军事行动或战争氛围。“含兵气”则表明这些门户之后隐藏着浓重的战争或紧张气氛。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处于战争威胁或内部动荡的环境,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冲突或危机。

“小草滋生土口啼”:“小草滋生”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不息、生长不止的景象,但在这里可能带有双关意味,既指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也暗喻在社会底层或边缘地带滋长的某种力量或情绪。“土口啼”则可能是对“小草”生长状态的拟人化描述,仿佛它们也在为生存而挣扎、呼喊。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对于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于他们可能引发的社会变革的预感。

综上所述,这首“颂曰”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宫廷斗争、战争威胁以及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与忧虑。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微小力量可能引发的巨大破坏,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声音和需求,以及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今圣叹释义】

这一象预言了吐蕃联合边疆各个少数民族,趁唐朝内部空虚之际入侵唐朝的严峻局势。在“安史之乱”的余波中,唐朝的内部权力已牢牢落入藩镇与宦官之手,宦官的腐败与藩镇的割据自立,极大地削弱了皇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吐蕃见机而动,意图从中渔利。

郭子仪临危受命,面对二十万敌军,年已六十六岁的他仅率四千士卒,运用智谋,白天擂鼓造势,夜晚灯火通明,同时秘密派遣人员潜入被吐蕃占据的长安城内。他更招募了数百名青年,于夜间在城中高呼“郭将军大军将至”,此举令吐蕃士兵惊恐万分,未战即溃,长安城在陷落后的第十三天,仅凭呐喊与威势得以收复。此外,郭子仪还成功说服了曾与他在朔方并肩作战的回纥部落将士倒戈相向,最终迫使吐蕃军队孤立无援,狼狈撤退,唐军取得了全面胜利。

“旌节满我目,山川跼我足”描绘了各地藩镇旌旗林立,分裂割据的乱象,以及这种局面给国家带来的不安与局促。“跼”就是局促的意思。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为抵御叛军,在内地增设藩镇,导致权力被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地方官员所把持,形成军镇割据,皇帝权威式微,地方开始不遵号令,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

“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则生动描述了吐蕃联合党项、氐、羌等少数民族,集结二十万兵马,到达了距离今天西安五百公里的泾州(甘肃泾川),长驱直入,形势十分严重。当吐蕃进驻距离长安一百五十公里的奉天(陕西乾县)时,边关一片告急,吐蕃军队势如破竹,直逼长安,代宗皇帝在无奈之下,被迫请出已经罢免官位的郭子仪,将其官复原职,命其领兵抵御。然而,当郭子仪紧急赶赴前线时,吐蕃军队已渡过渭水,代宗仓皇出逃,长安城随之沦陷。

至于“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此句深刻揭示了代宗时期宦官专权的弊政,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动荡。宦官如同微小的蝼蚁,却能侵蚀国家的根基,使皇帝的美梦化为泡影。这里的“蝼蚁”正是对宦官乱政的比喻,而“六宫深锁”则暗指宫廷内部的黑暗与腐败。

“蝼蚁”指的是宦官大多出身寒微,古人也常将底层的平民称为蚁民。

最后,“重门金鼓含兵气,小草滋生土口啼”一句,既描绘了吐蕃军队攻破唐朝防线、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又通过“土口”暗指“吐”字,“小草滋生”则隐喻“蕃”字,巧妙地将吐蕃入侵与《说文解字》中的字义联系起来,在《说文解字》中有“蕃,草茂也”的解释。进一步揭示了唐朝在代宗昏庸、宦官擅政之下,面对外敌入侵时的无奈与困境。

【易经中的卦象】

这一象对应《易经》中的晋卦,其下卦为坤,象征大地;上卦为离,代表太阳,五行中属火。两者结合,寓意如大地燃起大火,或太阳高悬中天,象征着炽热与变革。晋卦的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原意是成王慷慨赐予康侯良马,以繁衍马匹,并频繁接见,以示恩宠。此喻唐朝设立藩镇,虽看似巩固了国防,实则暗藏危机。

唐朝在对外政策上,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策略,以保境安民。然而,这一象却揭示了属国吐蕃趁藩镇之乱进犯,打破了边境的宁静。《彖传》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意指晋卦象征进取,如同太阳升起照耀大地,大地顺从并依附于光明。阴柔之气逐渐上升,预示着君子事业的成功,正如成王对康侯的厚赐。

《象传》则云:“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意指太阳普照大地,万物受其滋养。这恰似郭子仪虽年近八旬,仍英勇出征,击退吐蕃,其功德如日中天,为百姓带来安宁与温暖。

从爻象分析,初六爻辞“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表明,若能正确进击并击败敌人,占卜结果将吉祥。这是因为士兵们听从指挥,不滥杀俘虏,不掠夺百姓,故能免祸。《象传》解释:“晋如,摧如,独行正地。裕无咎,未受命也。”意指胜利源于将帅的正直与严明的军纪,使敌军不战而降,如郭子仪对回纥军队的处理。

六二爻辞“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意味着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先祖的庇佑。《象传》进一步阐释:“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指出六二爻位于下卦中位,象征行事公正,因此能获得福报。这反映了郭子仪在平藩镇之乱中,因公正待人、深得人心而屡战屡胜的事实。

“六三:众允,悔亡。”此言将士们若能齐心协力,则无悔恨之虞。“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象辞阐释,将士间彼此信任,共赴志向,则目标可期。此爻喻示唐朝再陷困境,郭子仪受命于危难之际,麾下将帅同仇敌忾,预示着胜利在望。

“九四:晋如跖鼠,贞厉。”此言面对敌人若胆小畏缩,占卜亦显凶兆。“象曰:跖鼠贞厉,位不当也。”象辞指出,胆怯之性于战场不利,因九四阳爻居阴位,犹人陷困境。此爻反映吐蕃军队肆虐,百姓受苦,唐朝守军畏缩不前,战局堪忧。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意指无需悔恨,战败后不应气馁,持续努力即可转败为胜,此后无往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象辞强调,受挫不馁,勇往直前,终将迎来喜庆。此指唐代宗重用郭子仪后,吐蕃势力闻风丧胆,四散而逃,彰显郭子仪为唐朝之救星,未战已令敌退。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此言作战需先评估敌我实力,再定战术。战争结果难测,胜败吉凶皆有可能,战前难以断言。“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象辞认为,攻打敌阵因君王未妥善安抚边疆小国,致叛乱频发。此告诫唐朝统治者在危机解除后,应谨慎行事,因局势复杂,贸然追击吐蕃恐招灾祸,建议继续实施安抚政策以稳大局。

【本象正史对照】

在唐朝初建之时,吐蕃军队便频繁侵扰边境。传奇评书《薛家将》中的名将薛仁贵,屡与吐蕃交锋,屡战屡胜,威名远播至西域。然而,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十万唐军征讨吐蕃时,因对敌情了解不足,不幸遭围困,导致唐军大败,薛仁贵也因此受到军法严惩。此后,其子薛讷深谙吐蕃之道,连战连捷,并在唐蕃边境驻守数十年,期间边境得以安宁。

提及抵御安禄山叛乱的将领高仙芝,他也曾与吐蕃有过交锋。吐蕃效仿中原的“胡汉和亲”政策,对小国实施和亲策略,如与小勃律国的“吐勃和亲”,此举使得小勃律国偏向吐蕃。此举激怒了镇守唐与小勃律国边境的高仙芝,他率军俘获了前往和亲的吐蕃公主。此外,高仙芝还征服了依附于吐蕃的石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在西域树立了赫赫威名,被当地民众尊称为“山地之神”。

另一位大唐名将哥舒翰,亦在与吐蕃的战斗中崭露头角。面对吐蕃军队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哥舒翰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某年秋收之际,吐蕃军趁虚而入,潜入唐军腹地收割麦子,哥舒翰却下令守军按兵不动,任由其行。吐蕃士兵见状,日渐松懈,每日前来收割。一日,正当吐蕃士兵沉浸在收割之中时,城门骤开,唐军如猛虎下山,突袭而至,吐蕃军队措手不及,仓皇逃窜。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衰,吐蕃趁机欲图渔利。此时,唐朝将军仆固怀恩因与皇室不和,转而投靠吐蕃,并向其鼓吹唐朝虚弱,尤其是皇帝更迭,名将郭子仪年迈,鼓励吐蕃趁机进攻。吐蕃信以为真,联合多方少数民族势力,大举入侵。当吐蕃军队已兵临城下,唐代宗才惊觉仆固怀恩的背叛,急召少年英才雍王商议对策。雍王提议避其锋芒,代宗无奈采纳,率李唐宗室仓皇逃至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

为稳定局势,迫使吐蕃退兵,代宗不得不重新启用已交出兵权的郭子仪。郭子仪虽无直接军力,却智计过人,他采取疑兵之计,日间击鼓造势,夜间灯火通明,同时巧妙运用外交手段,成功说服回纥倒戈相向,最终击退吐蕃军队。然而,吐蕃军队在中原的肆虐已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印证了“陡令中原哭”的悲惨预言。

吐蕃之患虽除,但藩镇势力因战乱而壮大,加之宦官贵族擅权乱政,宫内乱象丛生,难以根除。大唐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更显风雨飘摇,“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危机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都要老死了,婴儿系统什么鬼修仙:不是我想当舔狗,系统给的太多了修仙十万年,出土即无敌!修仙:我靠词条斩妖卫道觉醒召唤系统后,我在异世杀疯了天缘问道疯了吧!他的弟子都成大帝了!洪荒:菜就多练!混元?有手就行神羽圣帝洪荒之太极图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