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到中空,大地上滚滚的热浪让人的视线都变得扭曲起来。眼看时间已经快到十一点,马上就要来到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朱鸿信便让冯士骐暂停炮击等到下午五点的时候,在继续炮击。而中午最热的这段时间,呆在炮兵阵地上,真的是挥汗如雨,折磨煎熬。
五千多炮弹,落在城墙上的也差不多两千多,虽然守军已经尽可能的寻找掩体保护自己,但依然出现不的伤亡,两千多人在这次的炮击中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其中过一半人,都长眠在这段长长的城墙上了。
他们想过暂时撤下城墙,但他们能想到,朱鸿信自然早也就想到了,所以他安排了两个卫的兵力,逼近北城墙,作势要直接攻城的样子,让守城的官军不好轻易的走下城墙,只能在城墙上面被动挨打。
炮兵在疯狂的倾泻火力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闲着,包括三万民壮在内的接近五万人的大军,迅的开始在周围砍伐树木,建造攻城器械。
攻城战朱鸿信也经历过几次了,手下的士兵对于建造攻城器械也是越的得心应手起来。同时有着几万民壮的协助,预计两天时间,就可以建造出初步满足攻城的器械数量。
彭世玉虽然尽量在心中高估了朱鸿信不少,但等到朱鸿信摆开阵势准备攻城的时候,他才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许多。他最没有预料到的,便是朱鸿信火炮的数量。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朱鸿信做的非常好,火炮的数量,一直保密的非常好。上次阅兵只出动的两个营的火炮,而其他的火炮一直隐藏着。同时大军出的时候周围也是哨探密布,彭世玉派出来的探子根本接近不了朱鸿信的大军,所以朱鸿信的火炮直到在北城墙外面全部展开后,彭世玉才知道是四百门,而不是一百门。
如果说一百门火炮,他还自信凭借坚固的城防,能够支撑两个月的话,那么现在在四百门火炮的压力面前,他就不敢如此的自信了,他甚至觉得,可能一个月的时间,都撑不下去。
而且似乎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范文芳支援过来的十万大军,也被朱鸿信派人给堵在了丹靖城西北几百里外的地方。失去了这十万人的支援,彭世玉的心再次的往下沉了不少。
想起朱鸿信火枪兵对阵官军的战绩,彭世玉不禁打了个冷噤,犹豫再三后,他还是趁着月黑风高,从城墙上放下去了十几个斥候,带着他的求援信,四散而出。
彭世玉之所以会这么犹豫,主要是他已经抽调过一次援军了,如今再次向周围的府县求援,实在是有些过于丢脸。只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夏国的应急制度就是这样,因为地域广阔,寻常的州城距离各府县都非常得遥远,想要等州城派人支援,恐怕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地方上出现叛军的时候,周围每个府县都有权利和责任酌情扩军剿灭叛军,待叛军剿灭之后,同样也得削减军队到正常数量。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应对一般中等规模的叛乱,比如现在朱鸿信这种还在一个府之内活动的叛军。
如果叛军规模持续增大,那么州城才会出动大军前去围剿。而大夏国真正的军力,也都集中在十个州城和两个都城里面。这些地方的军队,占据了大夏国整体军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