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政令的下达,整个朝堂和民间都动了起来,新帝的威望也空前绝后。
青栀这些年做生意和安排人出海赚了不少钱,虽然大头都用在研发东西和培养人才上面了,但是还是有剩下三分之一留着给弘晟改革用的,避免他被资金掣肘。
有了钱,弘晟的很多的政令就可以实施,于是朝臣们这才第一次见识到皇太后的身家竟如此丰厚。
那些善于经营的都来明里暗里的打探,皇太后是如何区区几十年赚到如此多的银两的。
青栀也不小气,直言大头都是来源于海外国家!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海外,大清的海运才会慢慢发展起来,君主也能更加重视海外的威胁,而且多从海外赚银子来发展大清,又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拖垮海外的经济,海外的工业革命虽不能阻止,但是也能减缓他们的脚步,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是很值得推广的。
果不其然,很多人知道了皇太后的赚钱渠道,都知道这是一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路,尤其是那些商贾和世家大族纷纷把目光放在了海外,但是出海需要船和武器,于是他们又带动了造船业和制作改良武器的进程。
弘晟有了三代皇帝私库的银子,以及自家额娘的赞助,所以推行起政令来也大刀阔斧的。
最先开始的招收能工巧匠和考科举一样,各个州府会先有官员考核,每个州府都有一定的名额,只要考上了就统一送往京城,由青栀培养的这方面的人才来考核,资质尚可的就归入工部,能力最好的一批就和青栀的人一起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因为是研究新奇的东西,所以弘晟命名研究院,研究院独立于六部之外,有皇帝统一管辖。(私设啊,不要较真)
于是清代最初的研究院就诞生了!
研究院的诞生为清朝后来的凌驾其余各国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边能工巧匠的考核和恩科同时进行,那边弘晟也没闲着,毕竟新朝新政嘛,新帝上位总是要让自己的心腹上位方显皇恩。
清朝现在也没有什么提前退休的制度,所以大部分朝臣都是等到身体撑不住了,或者实在是年纪大了才退休,所以朝中的老臣大部分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弘晟也不乐意这些老臣仗着年纪大资历深在朝堂上一直反对他的新政,也不想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头。
于是在朝堂提出为避免官官相护,结党营私,以后朝堂上一家只能出现一个人在高位的情况,这样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那些老臣自然会为儿孙让路,尤其是那些儿孙辈跟弘晟交好的朝臣,自然会明白弘晟的意思。
年轻的血液进入朝堂,接受新政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弘晟的新政很快就就开始了执行。
这些新上位的学子,弘晟也想看看他们的能力,所以这批官员大部分被下派至各个州府,让他们负责学院的督办,以及不论贫富男女学子的入学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