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没有看错,这巷子虽然曲折绵长,却是一条死胡同。且两侧院落墙头多长灌木,即便此时已值正午,巷中亦昏暗无比。
紧随他们身后的是曹军一支五六十人的小队,与刚才他们在院中伏击的皆是曹操部将夏侯恩的部下。刚才在瑾瑜等人撤出院子时,远远的便发现了他们。此时已逐渐逼近,形势万分危急。
孙毅见状,也顾不得埋怨吴进,连忙下令:
“赵义李恩,你们两人搀扶小姐,速速前进,其他人随我阻拦敌军,且战且退。”
“孙大哥!”瑾瑜急忙阻止,“我且缓缓前行,曹军人多,多一个人手多一份力啊。”
眼看曹兵到了近前,孙毅拔出腰间佩刀,道:“小姐,这次麻烦您听大哥一次,两个兄弟随你,可以走快些,到了尽头哪怕再寻道路,也能争取点时间。”
赵义李恩二人搀起瑾瑜:“小姐,快走吧!”
瑾瑜无奈,只得点点头:
“如此,诸位大哥,保重!”
话说这瑾瑜亲兵,可非寻常富家豢养之卫队可比。当年苏固老将军征讨黄巾之时,年近五旬,体力大不如前。遂自军中选精锐之士十二人,亲授武艺,教导军略,令其为随身扈从,视若己出。
当年这十二个小伙子,各个头脑精明,身强力壮,很快便得苏固真传,步战马战,兵法韬略,无不精通。因感念苏固之恩,在其辞官归隐后,仍追随而来,这才当了苏家的亲兵。
如今再看他们,皆是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值盛年。军械铠甲虽较张玄所领近卫营略差了些,却也是寻常将领的水平。且其长年习武,不曾荒废,故每个人身上此刻透出的气息,都足以震慑眼前的曹兵。
此时,曹兵已经追上,一进小巷,便发现眼前这些人,忙喊道:
“追上了,追上了。”
随后,曹兵便一拥而上,想要一举拿下这些人。可刚至近前,却发现这些人竟是毫无惧色。
孙毅镇定自若,指挥四人手持长枪上前,二人在前,低下腰来。二人在后,挺直身体,四人长枪轮流刺出。
巷中狭窄,曹军皆持短兵,纵使人数众多,却占不到一丝便宜。相反,几轮枪刺,曹兵倒是死伤十余人。
相持片刻,见曹军不敢妄动,孙毅便指挥众人且战且退。曹兵一看,这还了得,一边追击,一边让后军去叫弓箭手。
孙毅听的真切,连忙下令,速速后撤,尽快与瑾瑜会合。于是,亲兵们加大了出枪的幅度,每次出枪,便能尽快向后撤一大段。
小巷不利于部队展开,但同样,弓箭手射出的箭亦是无处可躲。后退一段距离后,曹军的弓箭手追了上来,紧接着,乱箭齐发。
亲兵们也发现了弓箭手的动向,纷纷转身,以长枪奋力拨挡。然而这毕竟是一条小巷,躲避空间太小了,抵挡片刻,亲卫队半数以上已然中箭。
虽无人受致命伤,不过在这个关头,受伤也是非常影响行动的。但是曹军的弓箭攻势渐渐缓了下来,孙毅暗暗庆幸,毕竟照这个架势射下去,他们可是要顶不住了。
于是,亲兵们尽快后撤,而曹军则在后方紧追不舍。
终于,还是到了绝望的一刻。道路的尽头是瑾瑜三人,赵义李恩二人正在以血肉之躯撞击墙壁,试图将这看似不太结实的墙壁撞倒。可是,他们的撞击除了让墙上的土块掉落了一些,却无太大作用。
该死的是,这道路尽头,却比巷子中要宽上不少。这次,曹军终于成功将众人包围了起来。
进不得进,退无可退,此生最大的绝境,终于降临在瑾瑜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