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太上皇李渊第四子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据说是遂宁公杨士达亲孙女,与武栩是嫡亲表姐妹。
而唐宫传闻,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二年(公元627年),才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礼改葬,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以礼改葬。故而,齐王妃杨氏,于贞观二年(公元627年)起改称海陵郡王妃杨氏。
当然,现在看来,“玄武门之变”是个局:
和隋朝不同,唐朝实则一开始就采用了太上皇和皇帝的双轨制,太上皇李渊和皇帝,他次子李世民,是既定。而以国家的名义设局,载于文献,推,前朝隋的“小朝廷”和突厥,可能是李唐政权接下来要对付的一方:
为了战争等涉及国家机密的事情。是故,可能有“玄武门之变”的局,这是时年李唐政权设局,国内,李唐政权南征北战多年,确实差不多了,但北方突厥,且隋朝在突厥还有个“小朝廷”。故而,“玄武门之变”留在史书文献里,事实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没有死。
贞观中后期,这事,便不再是秘密。故而,便有了杨贵妃的儿子,且三岁封王,明确是李建成的儿子;原本的齐王妃杨氏也有了儿子,三岁封王,明确是李元吉的儿子。
这等身份,可能被杀,只是影响。参看,江都兵变的隋炀帝。
隋唐政权的权力制衡已经凸显。而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是6世纪以后中国北方、西北方操突厥语的民族名称。
突厥,于公元552年消灭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公元583年,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公元630年,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汗国。公元657年,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
公元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公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突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也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新的民族与古突厥民族有本质区别。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故而,李世民是没办法发动玄武门之变:
突厥和李唐王朝接壤,而突厥有个隋朝小朝廷。是可能长驱直入,抵京城长安。有名正言顺取代李唐政权的制衡。
隋杨在长安和洛阳,两代人,二三十年总有。李唐于武德九年,称帝才十年。
简单理解,这是李唐政权设局。是有对隋朝可能复辟的针对。这等局,才可能有“玄武门之变”。
此是后话。
武栩跟母亲杨氏进宫不多,遇见海陵郡王妃杨氏,更是不容易。只是,太上皇李渊年长的亲儿子原本只有五人,而兄弟堂兄弟侄子众多,故而,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乃唐初设的“局”:
而唐宫初年,唐宫三杨妃的存在,佐证李渊另外两个儿子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还活着。
当然,皇室于这等辈分事情上,并不计较。从来是各算各的。而唐朝朝廷一时顾不上前朝女官,也是事实。哪怕是长安和洛阳两京里的,回头民间非议传进了宫里。
杨氏曾于被囚白马寺里时,许愿:
盼有能够重见天日的一天……弑君。
弑君,指的是臣子或下属杀死君主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弑君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通常被视为天下第一罪,大逆不道。
弑君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君臣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挑战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那么,弑杀太子和同为王爵的兄弟呢。隋炀帝杨广的死,李渊可是避得,很难找他的错。这等为人处世,次子李世民一直在李渊跟前,怎么也该学到几分为人处世。
不然,也不是他。
隋大将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于江都弑君,隋炀帝杨广,簇拥秦王杨浩为新帝;而出身弘农杨氏的杨恭仁成了朝廷新班子里的吏部尚书。
史载,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江都发动叛乱,推宇文化及为主,缢杀隋炀帝。
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杀,惟炀帝侄秦王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10余万西归。
由于道路遥远,人困马乏,三军将士怨声载道。大臣司马德戡、赵行枢和大将陈伯图等都先后打算杀掉宇文化及,又都因为谋划不周,而被宇文化及所杀。
时东都群臣奉越王侗即帝位于洛阳,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命李密讨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被瓦岗李密所败,大多数将士开始逃亡而去。不久,发生内讧,司马德戡等被杀。次年,唐遣李神通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东走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
最后追随宇文化及的不足2万人,退往魏县。其众多亡,自知必败,化及叹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于是,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闰二月,窦建德攻陷聊城,擒宇文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
朝中大臣遂一哄而散。出身弘农杨氏的吏部尚书杨恭仁只知跟着宇文化及败走聊城,下落不明。
故而,时至隋唐,如洛阳白马寺这等接待外来和尚的地方,朝廷都有了四家。也可能用来“软禁”如杨氏这等出身前朝却“罪大恶极”的宗亲。
坊间于唐传奇等隋唐小说里获悉的“天牢”。王世充执掌东都洛阳时,如杨氏这等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的,便可视作“前朝宗亲”,故而,杨氏所在的弘农杨氏观王房与李唐王朝并无直接的篡夺江山的“仇恨”。
于李唐时,弘农杨氏观王房也好,或者说并州文水的武士彠的家族都是本地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