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既来之,则安之。不妨一探究竟。”最终,好奇心驱使着他踏上了前往地图所示之地的旅程。
与此同时,姜城陪都之内,另一番景象正在上演。一位温婉的少妇牵着一名稚嫩的孩童,孩童手中紧握着一张与少年手中相同的信封,一脸茫然地寻找着家中的大人。当这封神秘的信件被呈到父亲面前时,这位男子也是一脸困惑,他仔细审视着信封,最终只能摇头苦笑,认为这不过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招生的伎俩,不以为意地将之丢弃。
这样的场景,在华族疆域内的多个角落悄然上演,人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老子书院”入学资格帖,反应各异,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则直接忽视。
然而,仅仅一日之后,洛舟所创立的书院,便迎来了首批十位学子。这些学子中,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则是冥冥中感受到了一种召唤,不约而同地踏入了这座隐藏在山林之中的书院。
洛舟立于书院之内,心念一动,那些散布在外的未被领取的信封,便纷纷自燃成灰,化为虚无。他深知,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广收门徒,而在于精选那些有缘之人。这入学资格帖,便是他考验学子们机缘与决心的第一道门槛。
“看来,能在此刻站在我面前的,皆是与我书院有缘之人。”洛舟心中暗道,目光温和地扫过每一位新入门的学子。
而那些未能及时赶到的学子,或是因犹豫而错失良机者,则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目睹了信封自燃的一幕。有的青年懊悔不已,仿佛错过了生命中某个重要的转折点;有的少妇则是惊悸之余,庆幸自己的孩子并未受到伤害,只是那份莫名的失落感,久久萦绕心头。
“咦?这里便是老子书院所在吗?为何空无一人?”一位策马而来的青年,在书院周围徘徊良久,最终只能带着一丝不甘与疑惑,黯然离去。
……
在洛舟所创的老子书院中,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少女汇聚一堂,他们的年龄相仿,皆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十几岁青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洛舟特意为婴儿准备的入学请帖,竟无一人应邀而来,但这并未在洛舟心中激起丝毫波澜。他深知,天骄之路,非一蹴而就,即便是婴孩,也需时间与机缘方能崭露头角。
此刻,洛舟身着一袭洁白无瑕的长袍,手持古朴戒尺,背于身后,缓缓步上讲台。他那一头银丝与长须随风轻扬,更添几分仙风道骨之气,让台下这些初来乍到的学子们不禁心生敬畏,同时又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