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这边专门负责治理黄河和改道的人选已经有了,选了位目前风评不错的能臣,也是孤臣的屈和俞来负责,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持有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
他是拿着预算和工程规划图来支取银两的,对于这位大人,沈如意这边还真没啥对方的黑料,不是人家太能演,就是人家本来就这样。
管它呢,给呗,第一批沈如意支付了一百万两银子,后期会根据需要断断续续的追加。反正若中途真有问题了,从其他渠道收回来就好。
当然,监管这边也不能放松,夏染私底下派了两波人提前去了过去那边了,还有一波人会跟着钦差大臣一起过去。
也没指望过去的这三波人能解决多少问题,只要留意中途有那些人打这次银子的主意,还有给当地的河工有没有按数按时的发工钱,这才是她要关注的。
可不能因为自个的提议,好处别人得了,工程量却让底层的老百姓用命去填了,那就造了大孽了。
一忙完这事,沈如意就着手准备那两个县城商铺招租的事,不光在县城本地让人宣传了,还在京城也宣传了,有意向的都可以过去。
不分哪里人的,只要合法经营,不投机取巧,不豪取抢夺,就欢迎。
在宣传过程中,消息灵通的人家也已经收到了,沈如意被封了吉安郡王的事,毕竟官家这边没大力宣扬,但也没压着说不说说啊。
沈如意这边纯粹是因为无所谓。再说日常她太忙,也顾不上其他无关紧要的事。
当然有些人家之前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毕竟修葺一个郡王府,那也算个不小的工程,只要用心留意,不难发现。
何况,修到一半不修了,又换了一座院子再修。这事就传的更邪乎了,猜什么的都有。
当然沈如意是不知道这个的。随着各方的大力宣传,加上并不高昂的租金,这两个县城的街区商铺,还没完全建成的情况下,靠着已建好的实图加上规划图,就把这些房子全部租出去了。
沈如意为了让这些经商的有规模效应,还特意分了区分了街,把所有卖美食小吃的集中到一条街上,把衣服布料和首饰的集中在一条街上,把卖米面粮油的集中在一条街上,把卖种子农具,蔬菜水果,各种肉的集中在一条街上。
沈如意还特意留出一部分零租金的有点像后世农贸市场的那种地方,作为附近老百姓进城后买卖农产品之用。
只要提供户籍方面的证明就可以,哪怕你过来卖自家的几颗鸡蛋,卖自个在山里采摘的野果子野菜都可以,全部零租金。
像牙行花楼这些,压根不在沈如意的计划内,还是在老城区,维持原样。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经商环境,沈如意特意找人根据大历朝的律法,写了一份市场规范执行告知书,下发了下去。
并派人在街头各种宣读,让更多的人知道万一遇到某个事了,该怎么做为好。
像缺斤少两,强买强卖,以强凌弱,贿赂公职人员都是要受到处罚的。当然,若有人发现问题后,愿意据实举报的,有奖励,还可以提供人身安全庇护。
若有人在开店的过程中,被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持卡拿要了,直接可以举办,凡是举报上来的会全部受理,根据实情对此做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