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邃的梦中,王赫铭与老子并肩行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老子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引导着王赫铭穿梭于不同的时空,领悟天地间的至理。
他们首先来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正在杏坛下教导弟子。老子对王赫铭说:“赫铭,你看孔子,他传授知识,却不自居为智者,这正是‘后其身而身先’的体现。”
王赫铭凝视着孔子,只见他谦逊地与弟子们交流,毫无自高自大之态。孔子正在讲述仁义之道,言辞恳切,弟子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老子带着王赫铭静静地站在人群中,观察着这一切。
孔子讲罢,老子上前一步,向孔子施礼,说道:“孔夫子,您的仁义之道,令人敬佩。然而,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孔子见是老子,连忙回礼:“老先生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老子缓缓开口:“孔夫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您的教诲,若能超越自我,将更加接近天地之道。”
孔子微微一笑:“老先生所言极是,仁义之道,应当以天地为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王赫铭见两位智者对话,忍不住问道:“老子先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两句如何理解?”
老子指着天空,说:“你看那天地,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却能长久存在。圣人效法天地,放下自我,以天下为己任,这便是‘后其身而身先’。他们看似退后,实则在精神上领先。”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人站了出来,他是子路,以直率著称:“老子先生,您所说的‘外其身而身存’,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个人的利益和需求?”
老子回道:“子路,‘外其身而身存’并非忽视个人,而是要超越个人的私欲,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圣人通过无私的奉献,反而成就了更伟大的自我。”
子贡也加入了辩论:“但若不表达和争取,又怎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社会的进步?”
老子微笑着回答:“子贡,真正的进步不是通过争斗和争夺来实现的。圣人通过‘后其身而身先’,以身作则,引导他人,从而达到和谐与进步。”
孔子点头赞同:“老先生所言甚是。我们在教导弟子时,也应‘后其身而身先’,以身作则,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仁义之道。”
王赫铭深受启发,他问:“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老子回答:“在面对选择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先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样,个人的价值才能在奉献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孔子补充道:“正如老先生所说,我们在行仁义之道时,也应‘外其身而身存’,不以个人得失为先,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君子之境。”
老子向孔子施礼,然后说:“孔夫子,您的教诲广博而深远,但‘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您的智慧若能超越自我,将更加接近天地之道。”
孔子沉思片刻,然后回答:“老先生所言极是。我虽传授知识,却也应时刻保持谦逊,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才能更接近道的真谛。”
接着,老子带着王赫铭来到了赵国的宫廷,见证了蔺相如的谦让与廉颇的傲慢。蔺相如为了避免内斗,选择避让廉颇,但他的谦让并未得到廉颇的理解,反而被视为软弱。
老子对王赫铭说:“赫铭,你看蔺相如,他的行为正是‘后其身而身先’的体现。他不与廉颇争斗,看似退让,实则在维护国家的和谐。”
王赫铭感慨道:“蔺相如的胸怀,确实让人敬佩。但他的谦让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老子点头:“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廉颇阐释的。真正的智慧,不是在于争斗,而是在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