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坊间随处可见店铺和茶馆,两位商人一老一少正在茶馆坐下,年轻人指着一个身穿官服的瘦削官员一脸不解。
“父亲,这不是长安么?怎么……那个官员这么憔悴?您不是说,当官的,大多吃民脂民膏脑满肠肥吗?”
老者侧身瞥了一眼,呵呵一笑:“那位,肯定是御史台的。”
“啊?就是您说过的,满朝文武,就没有大臣不怕的那个部门?”
老者点点头:“不错,御史台官职不高,但权利不小。而且,里面还有一位有名的硬骨头大臣,皇帝都畏惧三分。”
“谁啊?”
“张骁张大人,他嫉恶如仇,一不贪财二不恋权,就喜欢针砭时弊。”
这时跑趟伙计上来沏茶,呵呵一笑:“听说张大人性格刚直,敢直揭龙鳞,是个不怕死的直臣,侍奉过三位大周皇帝,也骂过三个皇帝。”
“老夫也听人这么说。”
老者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端起茶盏吹了吹,小啜一口。
在大周朝,御史台是个很特殊的部门,其实不仅是周朝,历朝历代都如此。
御史台很类似专打嘴炮的喷子,不论对谁都是一通喷,很有网络水军的实力,能充分掀起舆论大浪对人形成全方位打击。
皇帝有时也被言官搞得很郁闷,御史台代陛下眼耳核查百官,不论几品大员,被他们盯上就没啥好事。
当然他们也不敢太过分,过分脑袋就要和土地公作伴。
御书房中,几位大臣却都一脸苦楚,不知该说些什么。
周温面前摆着御史台递上来的折子。
折子内容一目了然,长安的晓月楼被告强抢民女,打死民女家老父一人,伤三人,其母被逼疯。
本来是个简单案子,之所以摆在御书房,因为晓月楼背后的东家,是太子。
尚书令兼太子太傅王硕紧皱眉头,他向来为人低调,行事谨慎,明明权倾朝野,却给人谨小慎微之感。
“此案虽牵连太子,但以太子的行事作风,老臣认为……”
他抬头看了眼皇上,两道炯炯的目光直刺而来,他连忙低下头。
“有人故意陷太子于不义。刚才少卿王大人也说,抓捕晓月楼的大掌柜没抓到人,这就很耐人寻味。”
周温将转向大理寺少卿王栋:“案子侦办过程里,是否发现可疑之处?”
他这一问把王栋问得一愣,他实在摸不透皇上想怎么办理。
是严查?
是只拿涉案凶徒?
还是想就此揭过?
犹豫片刻,王栋身型一躬:“陛下,直接行凶者已经到案,有口供和画押。
供述他是受晓月楼大掌柜东方烈授意,东方烈是舍人东方述的堂弟,但没有直接证据指明,这就是东方述的意思。”
听他这一说,御史中丞,张骁老爷子立即就不干了。
“狗屁!你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牵扯了谁就该拿来过问,连问都不问,你大理寺就是这么糊弄陛下的?”
他那句狗屁,把周温也吓了一跳。
张骁,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三朝老臣,六十五岁的人了,脾气依然火爆。
周温当太子时,不知被这老头骂过过少次,恨的牙痒痒。
可到他登基时才发觉,朝堂不能没这样的直臣,所以虽不喜欢,但也必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