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丁世真被帐下的一名小校杀死。这名小校认为丁世真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的行为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小校杀死丁世真后,进京述说了当时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小校的话后,说道:“小校杀了自己的上司,是不义之举。”他没有给小校任何赏赐。
在另一边,廖永忠率领水师从夔州乘胜直抵重庆。沿江的各州县见状,全都望风归附。廖永忠的军队士气高昂,他们的战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行,旌旗飘扬,战鼓震天。
廖永忠站在船头,望着前方的重庆城,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这场征蜀之战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
廖永忠率部进驻铜锣峡,明升和右丞刘仁等大惊失色。他们知道,明军的到来意味着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刘仁劝说明升弃城投奔成都。他说道:“陛下,现在形势危急,我们不如弃城投奔成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明升的母亲彭氏哭泣着说:“现在形势已发展到了这步,纵使前往成都,也不过是拖延岁月罢了,还会有什么好处呢!”
刘仁说:“我们不这样做又能怎么办呢?”
彭氏说:“明大军已攻入蜀地,势如破竹。现在尽管城中有数万军民,但都已胆破心惊,怎么能够再效力呢?如果强迫他们出战,死伤的一定很多,这样也终于不能免除祸患,还不如我们及早投降,使生灵免干涂炭。”
明升听了母亲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知道,投降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的国家和权力,但他也知道,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
最终,明升决定投降。他立即派人前去廖永忠营中,全城输诚投降。廖永忠因为汤和的兵马还未到达,就拒绝接收。
接着,汤和率领着大军缓缓抵达重庆。廖永忠的兵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廖永忠,年轻有为,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坚毅。他骑在战马上,英姿飒爽,身后的士兵们也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两支大军会合后,驻扎在朝天门外。朝天门,这座重庆的标志性建筑,此刻显得格外庄严。城墙上旌旗飘扬,战鼓震天,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
在重庆城内,明升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明升,这位年轻的君主,面容稚嫩,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不安。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即将面临灭亡,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却无力挽回这一局面。
明升的母亲彭氏,一位端庄优雅的妇人,此刻也泪流满面。她知道,投降是唯一的选择,但她心中仍然充满了不舍与无奈。
右丞刘仁站在一旁,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做出决定。
“陛下,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投降吧,这样或许还能保住百姓的性命。”刘仁轻声说道。
明升抬起头,看着刘仁,眼中充满了痛苦。“我不甘心,我们的国家就这样灭亡了。”
彭氏走到明升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升儿,我们已经尽力了。现在投降,是为了百姓着想。我们不能让他们再遭受战争的苦难。”
明升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们投降。”
明升反缚双手,口衔玉璧,和他的母亲彭氏以及右丞刘仁等缓缓走出城门,来到军门之前。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渺小,仿佛是一群无助的羔羊。
汤和坐在马上,看着眼前的明升等人,心中没有一丝喜悦。他知道,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了,但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放下武器,投降吧。我保证,不会伤害你们的性命。”汤和大声说道。
明升缓缓放下玉璧,眼中充满了泪水。“我们投降,只求将军能善待百姓。”
汤和点了点头,示意廖永忠为明升解开缚绳。廖永忠下马,走到明升身边,轻轻地为他解开绳子。
“放心吧,我们不会伤害百姓。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廖永忠说道。
明升感激地看着廖永忠,眼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国家虽然灭亡了,但百姓的生活或许还能继续下去。
汤和下令全军将士不得侵掠,并安抚戴寿、向大亨等家人。他知道,战争已经结束,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秩序,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让他们的儿子带着书信前去成都招降。”汤和说道。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挑选了一些可靠的人,带着书信前往成都。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快结束战争,让整个蜀地恢复和平。
派指挥万德将明升并降表一起送往京城。万德,一位忠诚勇敢的将领,他接过任务后,立刻带领着士兵们护送明升等人前往京城。
这时,朱亮祖的军队也到了。
一个月后,成都的天空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却无法驱散战争的阴霾。
傅友德率领着大军缓缓逼近成都。成都城内,戴寿和向大亨等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兄弟们,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为了成都而战,为了我们的家园而战!”戴寿大声说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为了成都,战斗到底!”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戴寿和向大亨决定出城迎战。他们用大象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排列在阵前。大象高大威猛,身上披着厚厚的铠甲,仿佛是一座移动的堡垒。
傅友德看着敌军的阵势,心中暗暗盘算着作战策略。他知道,大象虽然强大,但也有弱点。
“前锋听令!用火器轰击大象!”傅友德大声说道。
前锋部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举起火器,瞄准大象。随着一声令下,火器齐发,火光冲天。
大象受到惊吓,纷纷转身逃跑。它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戴寿的士兵被践踏而死的无计其数。
戴寿和向大亨看着混乱的战场,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
恰逢汤和派人报捷重庆的喜讯传来。戴寿等人也得到家中来信,知道重庆已经投降,而且家室全都完好。
戴寿看着手中的信,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知道,成都已经无法坚守下去了,继续抵抗只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
“罢了,罢了。我们投降吧。”戴寿无奈地说道。
向大亨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们投降。”
戴寿和向大亨决定登记府库仓廪,派他的儿子到军门前输诚投降。傅友德得知戴寿等人投降的消息后,心中大喜。
“允应他们的投降。”傅友德说道。
第二天,戴寿率领属下投降。傅友德整队从东门入城,得士马三万。他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傅友德入城后,分兵与朱亮祖会合,一起捕杀各州县尚未归附的敌兵。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不给敌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过了几天,崇庆知州尹善清出城拒战。尹善清,身材矮小,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身穿官服,手持宝剑,身后是一群勇敢无畏的士兵。
“傅友德,你不要太嚣张!我们不会轻易投降的!”尹善清大声说道。
傅友德看着尹善清,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你已经走投无路了。投降吧,我可以饶你一命。”
尹善清听了傅友德的话,心中充满了愤怒。“我宁死不降!”他大声说道。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傅友德亲自率领着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敌军胆寒。
经过一番激战,尹善清被击败斩杀。判官王桂华看着尹善清的尸体,心中充满了绝望。
“知州已死,我们投降吧。”王桂华说道。
他率领城中父老出城投降。傅友德看着投降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
戴寿、向大亨已经投降,但行至夔峡时,又凿漏船底自沉溺水而死。
到了八月,秋风悄然拂过大地,带来丝丝凉意。此时的蜀地,历经数月的战火洗礼,终于迎来了一丝宁静的曙光。
汤和站在营帐前,手中紧紧握着刚刚接到的诏书。
“周德兴、傅友德听令!”汤和大声喊道。
周德兴和傅友德迅速来到汤和面前。
“陛下诏书已至,命我们合兵攻克保宁城。此乃最后一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陛下,为大明,为蜀地百姓,拿下保宁城!”汤和严肃地说道。
周德兴和傅友德齐声回应:“末将遵命!”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三人迅速制定作战计划,他们深知保宁城的重要性,也明白吴友仁的顽强抵抗。但他们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攻克保宁城,结束这场战争。
大军出发了,他们浩浩荡荡地向保宁城挺进。沿途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望着这支威武的军队,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们知道,这支军队将为他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保宁城下,气氛紧张而凝重。吴友仁站在城墙上,面容阴沉,眼神中透露出凶狠与决绝。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他不能退缩。
“兄弟们,明军来了!我们要为了蜀地,为了我们的家园,战斗到底!”吴友仁大声喊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为了蜀地,战斗到底!”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悲壮和决绝。
汤和、周德兴和傅友德看着城墙上的敌军,心中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但他们有信心取得胜利。
“攻城!”汤和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向保宁城冲去。城墙上的敌军也不甘示弱,他们不断地射箭、投石,试图阻止明军的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汤和亲自指挥士兵们作战,他的身影穿梭在战场之间,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周德兴和傅友德也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他们的勇敢和果断激励着每一个士兵。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明军终于攻克了保宁城。吴友仁被生擒,他的脸上露出了绝望和痛苦的神情。
“带走!”汤和命令道。士兵们迅速将吴友仁押送回京。
至此,蜀地已全部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