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商人的王霈霖知道路鸢带他们来到这里肯定有想法。
路鸢说:“我觉得村里应该有个像样的托老所,让这些留守的老人能够有更舒适的环境,而不是住在自家的危楼里面,太分散了,独守老人很容易出问题,目前来看,就这座楼合适。”
王霈霖皱了皱眉,说:“可是翻新这个废弃学校是大工程,各种设施都老旧,你公司的那个小妹光翻那些小的,就没考虑到这里。”
路鸢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进学校现场进行勘查。
学校确实已经荒废多时,看资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闲置了,已经闲置了二十几年。
许多地方破损不堪,连基本的无障碍设施都没有。
楼梯当时也没有按照标准来,大小尺寸都不一致,不小心走了都差点踩空,走起来十分危险。
结构还是功能上,都无法满足养老的需求。
越看,路鸢越坚定要改造这里的决心。
他走出学校,对王霈霖和米离说:“这里要改造,难度较大,要投入很多资金,所以林如梅的那个叫黎鸣的投资者没考虑这里,能理解。”
王霈霖说:“确实,现在城里的养老院更方便,在这里开养老院不好赚钱,投资者又不傻,肯定不搞。”
路鸢说:“所以!我们来搞,要自己来做,才有绝对的话语权!”
王霈霖听后,有些不解:“路鸢,你疯啦,啥生意不好干?来投这个地方做养老院?钱多烧的?”
然而,路鸢却坚定地说:“不止!学校隔壁加盖的,那边老人上阶梯不方便,可以用来做员工宿舍。”
王霈霖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认识路鸢十几年,他明白路鸢独到的远见和魄力,他想干的事情,基本都做成了,因为他更注重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