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三字一出,朝堂上立刻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朝着门外看去。
景德帝闻言也是龙躯一震,主动起身道:“快请大将军。”
片刻后,一位身形高大,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步入朝堂。
大将军宗海,历经三朝,战功赫赫,为大武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乃大武真正的镇国柱石,军方第一人。
宗海身着庄重的朝服,虽已有些陈旧,却依旧威风赫赫。
他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手中拄着一根乌木拐杖。
拐杖顶端镶嵌着一颗璀璨的宝石,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宗海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群臣,众人在他的目光下皆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他虽年已八十,但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却让人感觉他仍是那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军。
群臣之中已经议论开来,大将军已经十几年不上朝且不问朝政,为何今日突然来到朝堂?
宗海走到朝堂中央,就要准备下跪行礼。
景德帝连忙起身,拖着病体连忙走下御阶:“大将军,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顿时有两名太监搬上了一把椅子,宗海也不客气便在众陈的注视之下坐了下来。
无论是蔡林甫还是于东阳,在这金銮殿上都不曾有过这样的待遇。
景德帝重新回到龙椅上:“大将军年事已高,应该在家好好修养,为何今日来到朝堂?”
大将军微微颔首,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老臣听闻南境叛乱,心中忧虑,特来为陛下分忧。”
景德帝闻言道:“大将军心系国事,朕心甚慰,眼下正在商议该派哪位将军领兵出征,不知大将军有何推荐?”
宗海锐利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
除却蔡林甫和于东阳之外,竟是没有人敢直视这位老将的目光。
那种在刀山血海中培养出来的气质,连眼神都充满着杀气。
宗海收回目光道:“老臣保举一人,定能不负众望,克敌制胜。”
“老将军举荐何人?”景德帝龙心大喜。
“淮阴侯,韩彻!”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站在蔡林甫身边的一位大臣看了一眼蔡林甫。
然后壮着胆子上前道:“大将军,此事万万不可,韩彻年幼,万万无法担此重任,请老将军明察!”
“咚!”
宗海手中的乌木拐杖猛然在地面一敲。
吓的那名文官不由自主的后退一步,险些摔倒。
“一介腐儒,你懂得什么军国大事!”
宗海霸气说完便不再理会,而是转头看向景德帝。
景德帝微微颔首,神色凝重。
别人的话他可以不重视,但宗海的举荐他必须要慎重对待。
思索一番后,景德帝才道:“大将军既举荐淮阴侯韩彻,但群臣的顾虑朕也必须慎重,韩彻毕竟年少,大将军何以断定韩彻能够担此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