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少子弟的第一反应。
骑队徐徐减缓速度。
说起来,对于曹昂的征辟,有不少子弟是排斥的,如司马懿,他不想过早的涉足进其中,司马家有他大兄先前出仕,就已然可以应付些时局了,对于大族而言,一旦做了选择,那有些事就不能再变更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讨董之战结束后,各路诸侯群雄并起下,一些大族的成员,有的投效一方势力了,但也有投效别处势力的,这就是大族的处世之道,即便有一方投效失败了,但至少别处还存活着,那宗族传承就能延续下来。
但曹昂可不管这些。
你们愿意接受征辟,这样最好。
但谁要是不接受,那就只能用强。
汉室老臣的子弟,必须要有一批离开许都,离开原籍,跟着他一起去襄阳,不然许都秩序怎样安稳?
“咴溜溜~”
“哒哒~”
在马鸣声与马蹄声交替不绝下,在典满、许仪的簇拥下,曹昂骑马缓缓前行,而立于骑队中的受征诸族子弟,不少在看到曹昂的身影时,眼神是带着复杂神色的。
然而对于这些,曹昂毫不在意。
人在就行。
至于别的,不重要。
“大兄!!!”
“大兄!!”
当曹昂徐徐前行之际,曹彰、夏侯楙的喝喊声就响起,曹昂循声看去,就见曹彰、夏侯楙骑马在前,而在他俩身后,是贾诩、阎象、娄圭一行,丁仪、丁廙、丁谧一行,诸葛亮、庞统、徐庶一行,甘宁、史涣、陈到、黄忠一行,不分先后的骑马朝所部驰来。
看到那一道道熟悉的人影时,勒马而定的曹昂,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这次归荆有些事已悄然变了。
“大兄!!”
在曹昂感慨之际,行至阵前的曹彰、夏侯楙勒马而定,动作娴熟的翻身下马,随即便快步朝曹昂跑去。
“慢点,别摔着了。”
曹昂见状,面露关切的伸手道。
随即在道道复杂注视下翻身下马。
“大兄!你可算是回来了!!”
率先跑来的曹彰,直接就冲进曹昂怀里,眼眶微红道。
“长高不少啊。”
抱着曹彰的曹昂,开怀大笑道。
“大兄!”
夏侯楙停下脚步,有些激动的看着曹昂。
“来。”
曹昂伸手示意。
当留守襄阳的一众文武,还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一行,骑马赶来之际,瞧见曹昂抱着曹彰、夏侯楙说笑,不少露出复杂的表情。
曹昂在襄阳城坐镇时,有些事是不突显的,可曹昂不在襄阳坐镇,却又通过方方面面,反应出曹昂的重要性。
“拜见公子!!”
当道道行礼声响起时,曹昂伸手轻拍曹彰、夏侯楙肩膀,笑着朝贾诩一行走去。
“老师无需多礼。”
“诸君无需多礼。”
在曹昂伸手搀扶贾诩下,不仅对贾诩说道,还对聚集的一众人说道,在他离开襄阳,荆北发生了什么,征东将军府发生了什么,曹昂是知晓的。
他能心无旁骛的待在许都,又不急不躁的赶回襄阳,眼前这些人都是立有功绩的。
‘老师?’
而当曹昂对眼前众人说话之际,早就翻身下马的受征诸族子弟中,一些听到曹昂的称呼时,无不是露出各异神色。
司马懿皱眉盯着贾诩。
杨修打量着贾诩。
伏德……
而当一行如此之际,出城相迎曹昂的队伍中,也有人表情各异的看着司马懿他们,并肩而立的诸葛亮、庞统、徐庶一行,正是这样。
而在某一刻,两道目光聚焦在一起。
诸葛亮打量着司马懿。
司马懿观察着诸葛亮。
在二人的心底,对对方的印象很深刻,尽管他们是第一次见面,且不知对方的身份,可二人却被对方吸引着。
“公子身为征东将军,领荆州牧,节制四州军政,即便是归许有大事要做,也理应事先对襄阳有所传递才是。”
在此等态势下,阎象却上前作揖道:“公子深得陛下信赖,为天子牧守一方,理应为汉室虑才是,如此轻率……”
阎象讲的话,让此间气氛起了变化。
一些人眉头微蹙起来。
但有些人,却表情严肃的看着曹昂。
不知不觉间,被曹昂凝聚在征东将军府的文武,或许他们各自的想法不一,但是却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以曹昂为核心的征东将军府一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征东将军府的安稳。
“阎君教训的对。”
在感受到一些人的不满,对阎象的不满,毕竟阎象讲这样的话,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可曹昂却带着笑意,上前搀住阎象双臂,“今后我断不会再如此了,今后若我有类似之举,还请阎君多多指正才是。”
“公子~”
阎象露出复杂之色。
在一方势力中,就是需要有像阎象这样的人,忠言逆耳利于行,曹昂不是袁术,放着这样的大才却疏离,这也导致袁术败亡是必然。
对于曹昂而言,今后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他需要各种人才在他身边,特别是北方大局持续在变动下,曹昂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帮助他更好的甄别大势,继而在变化的大势下,寻求对曹氏最有利的方向才行,在这纷争乱世下,曹操错不得,曹昂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