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回来赶快就跟刘邦叨叨了一堆大道理,刘邦听了萧何的话,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然后宣布设坛拜将。
将官们一听,一片哗然,凭什么是韩信?韩信是谁?
刘邦压住众将官的异议,问韩信,我要东进争夺天下,将军有何计策指教寡人呢?
韩信说了几点,概括一下:
第一是项羽的弱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民心不附、舆论劣势。
第二是利用项羽的这些弱点,并避免自身也出现这些弱点,任用天下贤能勇武之士为将,并不吝赏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汉军兵力定能迅速壮大;另外,汉军的士兵都是自关东而来,思念家乡再所难免,这种思归潮正好可以利用,增强士气。汉军有这两个优势,东进夺天下,完全可行。
第三是汉军要东进中原,第一个障碍就是三秦,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人在关中完全不得人心,正是他们的投降,直接导致20万关中子弟兵被项羽坑杀于新安城南,由此关中子民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而当初刘邦入主关中时,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关中百姓无不欣喜,这是良好的群众工作基础。有此有利条件,进攻关中,平定三秦,当轻而易举,所谓传檄而定。
韩信讲完,刘邦简直如醍醐灌顶,心花怒放,当即就表示相见恨晚,本来对韩信的疑虑也基本一扫而光。
公元前206年八月,已经在巴蜀休整了半年的汉军战鼓重新响起,汉王刘邦兵指关中,正式开始争夺天下的漫长征程。
而这时的其他诸侯国也都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都想夺取属于自己的利益,甚至夺取天下。一场繁琐而混乱的大战又即将开始上演。
关于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了章邯一个偷袭,这不太可能的,首先章邯就是个搞偷袭的专家,把田儋、项梁都给偷过,他还能被别人给偷袭了吗?其次,三秦堵着巴蜀入关中的几条路,这应该是项羽安排好的,前面说了,虽然项羽对刘邦拉不下脸,但是对刘邦的戒心还是有的,所以章邯那边肯定是派了人盯着出川的几条路的。再就是普及一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并非出自秦汉年间,而是出自元朝杂剧《汉高皇濯足气英布》里面。所以可信度非常低。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上一集我们讲了,出入巴蜀有三条栈道,陈仓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子午道被烧了,还有傥骆道,为什么汉军就选择了陈仓道呢?
这主要是由于两条栈道出口的位置决定的,傥骆道的出口在今西安和梅县的中间,渭河的最南面,这个位置几乎就是三秦的交界处,从这里出来,直接就会面临三秦的围攻。
而陈仓道的出口在今宝鸡附近,在章邯封地的腹地,只要能打下章邯,压制住宝鸡地区,刘邦的剑就算彻底拔出来了,司马欣、董翳慢慢收拾就好了。
当然,走这条陈仓道是一个叫赵衍的人提出来的,他是汉中本地人,刘邦入川后,他跟随了刘邦,刘邦想要挥师中原,他作为当地人,非常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于是给刘邦指出了这条陈仓道可以走。
最终刘邦选择了这条难走,但更安全的栈道。
一出陈仓,便是一场恶战,双方都打得非常艰苦,最终刘邦取得胜利,章邯沿渭水一路东撤,刘邦一路追击,势如破竹,渭水沿岸的所有大小城池全部被刘邦占领。
章邯退至好畤,今陕西乾县,再战再败,退至废丘,今陕西兴平县,这里是章邯这位雍王的治所所在,战略储备充足,章邯据城坚守,刘邦连续进攻,不下,干脆用老办法,围了起来。
不过刘邦并没有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章邯身上,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刘邦的军队四处出击,进攻关中及陇西各地,并没有遇到太大阻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先后降汉。
公元前206年12月,刘邦基本平定关中、陇西,只剩下章邯守着废丘一座孤城还在苦苦支撑。
巴蜀、汉中、关中三地已尽数归刘邦所有,成为刘邦争夺天下的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