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太太盯上的不止郅都一个。级别低的,比如博士辕固,此人在朝廷里宣扬儒学,老太太极度讨厌;级别高的,还是丞相周亚夫,这一点上,老太太和刘启娘儿俩倒是同一阵线。
老太太恨周亚夫当年坐视他们家小三儿被吴楚联军进攻而不闻不问;刘启有一万个理由对周亚夫不满。
七国之乱早过去好几年了,当前政局很稳定,也不用他周亚夫去领兵打仗。
其实周亚夫是史书中少有的没明显缺点的人物,为人持重,做事负责,文能治平,武能平乱。如果一定要说他有什么问题,确实有一个,他太认真了。
认真二字,读来简单,实则变化万千,不可不察。认真对了,扶摇直上,认真错了,粉身碎骨。
认,认识,认知,古字认,从言,从忍,言者,说话也,忍者,谨慎也;真,真理,真知。认真一道,谨慎为尊。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女人一认真,男人就伤心,因为这意味着要用男人的私有财产来拉动内需;皇帝一认真,大家就操心,因为要忙着应对皇帝布置的差事;太守一认真,皇帝就开心,因为地方官认真完全是好事,管好一方国土,皇帝自然高兴;丞相一认真,皇帝就担心,因为他是丞相。谁让他是丞相?谁让他在皇帝身边?丞相是干什么的,老前辈陈平给过一个精准的定义:上佐天子,下理万物,外抚四方,内附百姓,使卿大夫百官各得其所任。换句话讲,这个天下的大事小事要先归丞相管,再归皇帝管。丞相把事情都认真完了,皇帝干嘛去?萧何做丞相做认真了,刘邦不放心,萧何只好故意贪赃枉法,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赃官,这才没让萧何变肃何;曹参陈平做丞相,很不认真,结果吕后跟喝了太太口服液一样,舒心。
新皇后王娡嘴甜,又会来事儿,她去找老太太说,给她哥王信封个侯吧。
老太太就去找刘启说,刘启不同意,给外戚封侯又不是什么好事儿,真是无聊,添什么乱。
刘启说南皮侯和章武侯(一个是老太太的侄儿窦彭祖,一个是老太太的弟弟窦少君),先帝在位时没封,我即位后才封的。按这个传统,王信还是让下一任皇帝封侯吧。
老太太脸色突变,“你大舅活一辈子都没封个侯,死了后,儿子倒是被你封了个南皮侯,一想起来我就恨。一个皇帝一个做法,你别那么多话,去把王信封了!”老太太这话有很大的示威成分:别当老娘不存在。
刘启一看老娘这是有火啊,正好,把火引到别人身上去。刘启说,这事儿要和丞相议一议。周亚夫严词反对,还搬出刘邦来说话,“当年高皇帝约定,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不如约,天下人人得而杀之。王信虽然是皇后长兄,但是没有任何战功,决不能封侯。”刘启对周亚夫什么也没说,而是去转告老太太:丞相说不能封,所以王信就算了,以后再议。
老太太什么态度不知道,也不用知道了。
同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匈奴的一个部落头领叫徐庐的投降大汉帝国。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匈奴人不进攻,来投降了。
刘启当即决定封徐庐一个侯,用来鼓励更多的匈奴人投降。周亚夫又提出反对,说陛下你封徐庐这种背叛国家的人,这是在鼓励大家都做贰臣啊,以后我们的官员如果不守节,拿什么去教育他们?
这俩人说的其实都没错,只不过角度不一样。谁官大谁说了算,刘启说了算。
周亚夫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皇帝不听他的,他也没必要天天为皇帝操心了,周亚夫请病假不来了。
其实这正是刘启所期望的。
有病不来是吧,以后也甭来了,您老人家在家养病吧。
公元前147年,刘启即位后十年,七国之乱后七年,丞相周亚夫被免职。御史大夫,桃侯刘舍继任新丞相。
插一句题外话,刘舍做大汉帝国丞相真是个讽刺,因为刘舍的祖上是姓项的,是项羽的族人,投降刘邦后姓了刘,刘舍是从太仆一路升迁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