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民发现隧道内部,只有前面几百米是有普通灯光的,后面像是在隧道内铺了荧光材料,只是发出幽暗的光芒。
隧道内的滑行刚开始就像是在景区躺着坐滑道,给人一种很舒适的加速度,随着速度的加快,孔民感觉有点头晕,然后闭上了眼睛。
就在孔民闭上眼睛的同时,那个像空姐的声音于次响起,孔民知道这是雪橇车在跟他说话:”孔教授,您已进入垂直旋转隧道,由于速度太快,我们关闭了透明罩,在罩内播放雪橇运行的视频,你可以了解一下。谢谢!“
孔民小心 地张开眼睛,发现原来的透明罩已不透明,出现在孔民眼前的是一个显示屏,在播放一个模拟动画。
动画里有一个垂直的柱子,隧道就像是缠绕在大柱子上的一条空管子,空管里有一辆雪橇车在高速的向下滑行,显示时速1000公里/小时。
视频里介绍,由于地心实验室建在地下近100公里处,直接垂直打井下去,很容易受地质活动的影响,很不稳定,极容易发出崩塌事故,几乎不可能打到那么深的地下。
于是建筑学家和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勘察计算后,采用螺旋隧道管设计,大大增强深井隧道的稳定性,而且又采用小口径隧道设计,让隧道本身成为了一种地质构造,避免了崩塌事故的发生。
这也是长一点的桥梁,为什么都采用曲线,而不是直线的主要原因,曲线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而稳定性就是桥梁的生命。
视频介绍完后,还显示一条提示,如果您有疑惑,可以提问。
孔民想了一下,问:“你是大龙呢,还是雪橇车?”
“我是雪橇1号,是您孔院士的专车,您平时都叫我1号的。我们的整条旋转隧道装有量子宽带,我有权限从主机读取数据。当然我也可以让大龙为您讲解。”
“好的1号。我想了解为什么到这么深的地下搞科研?有什么用?会不会被骂,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孔民想了一下,还是问出了这个他自己都觉得有点愚蠢的问题。
“这是个好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有历史传承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传承是"质疑的精神‘。”
您的这个问题就类似于100多年前的古人,那时候有不少人就说我华夏的空间站没有用,月球基地没有用,浪费纳税人的钱。
先不说他到底交了多少税,我们就问他,你没有试过,是怎么知道没用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缺少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恰是人类探索未知,谋求发展的源动力。
本来质疑的精神是好奇心的一种,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一大力量,但这个质疑的方向错误。
人类应该对于人类对未知的认识产生质疑,而不应该对未知本身产生质疑,因为原有的认识可能是错的,而对于探索未知本身不应该被质疑,因为这种质疑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非常的大,其实,从古至今,我们生活中的好些农作物,就是经过太空旅行,基因突变后,再经过特性培养,筛选出优质的品种,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我们把实验室建在地底下100公里处,也是想尝试不同环境的科研结果,同时也想探寻一条地质勘探的新技术。
事实上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地心深井挖掘的不断尝试,使我们的相关技术有了突飞猛进,间接地使我们的地质勘探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对于地质运动也有了更好的研究,我们的地震预报提前到了24小时,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因此而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修建这个实验室前,谁知道会带来这么多的间接研究?
即使我们的反物质研究没有因为我们建在地底的实验室而取得长足的进展,就刚才所说的成就也远远大于我们对此的投入。
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贫富差距的存在,知识结构的差距,人类的这种意识也将依然存在下去。
“好了,孔院士,前方500米开始减速,1分钟后,透明罩将打开,2分钟后雪橇车将停靠在地心实验室的隧道站,请注意安全,谢谢。”
说完,语音播报就开始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