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此刻还是午时,却已经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有诸多城工在为今晚的上元会布置场地张灯结彩,另外大部分人则是赶到锦城逛上元会的归乡人。
找到一家客栈安顿好之后,两人便离开了,小师姐带着李清尘急匆匆地往城北走去,那里几乎没有多少人家,却有一座道观,名为藏龙观。
“师姐我们不是来逛上元会的嘛?”
“时间还早着呢,先去拜访一位师叔,他常年在这藏龙观中修道。”
“是哪位师叔,为何我从未听师尊提起过?”
“是师尊的小师弟,我们的小师叔,师叔名唤知愚,道号藏龙。”
至于为何不曾听师傅说起,欧阳紫陌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其中缘由,只是敷衍道:“上一辈的事情,咱们少打听,走了,进观。”
于是便拉着李清尘进入道观内。
道观内没有精雕细琢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有些年份的柳树,一个中年道人正拿着扫帚扫着落叶。
道人身穿黑色道袍,两鬓间有两束白发落下,将些许落叶扫尽后又拿起瓜瓢,给柳树浇水。
似乎察觉到有客人来了,黑袍道人给柳树浇完水后,打理了下衣袖,眼神温和道:“是小紫陌来了啊。”
“师叔。”欧阳紫陌打了个稽首,随后为这位师叔介绍起李清尘,“这是我的小师弟。”
李清尘偷偷打量这位小师叔,随即打了个稽首,“藏龙师叔。”
藏龙道人微微点头“随我入内吧。”
于是在道人的带领下,三人入了大殿。小师姐想来不是第一次拜访了,对观内的一切都不太有兴趣般,这明显不符合师姐的性格啊。
“藏龙观内观龙藏。”这是大殿牌匾上的字,读起来似乎很有深意,最后一个“藏”与“葬”同音。而大殿两侧则有一幅楹联。上联是,利所名缰笼络许多好汉;下联是,晨钟暮鼓惊醒无限痴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藏龙道人察觉到李清尘的目光所在,缓缓道出此语,语出《道德真经》。
这其实也是对这幅楹联的解释。道门先人以水喻道,顺其自然而为,苛求自身,水之仁爱、清静、包容正是青城山历代修士所求之“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李清尘缓缓点头。
藏龙道人则抚着长须笑道:“我这小师侄倒是有点意思,有些悟性。”
李清尘旋即含笑摇头“师叔过誉了。”
穿过大殿,三人来到了一座小院,比不上李清尘自家的小院,院子极为朴素,有一个亭子,亭角挂着一串风铃沙沙作响,院内种着紫色幽兰。
李知愚带着三人在院中落座。
“是有几年未见了,小紫陌怎么今天有空来我这破道观?”
“诶呀,小师叔,我可是一从沙漠回来,就来这边了好不好,只是顺便来逛逛上元会罢了,再顺便去胭脂阁锦衣坊什么的看看。”欧阳紫陌越说声音越小,似乎是心虚了。
“原来是逛上元会。”小师叔点头笑道,“既然来了,就让小师叔给你们做顿饭再走吧。”
“在此之前,你们要是觉得无趣,也可以去书房看看。”说罢便起身离开。
欧阳紫陌对此毫无兴趣,反而是来到院落的一棵树旁用法术搭起一个秋千,坐上去晃荡了起来,“小师弟诶,刚刚师叔那话是对你说哒,师叔的藏书虽然比不上师尊,但是有些书可是藏经塔都没有收藏的哦,你要是无聊就去看看吧,就在那边。”
也对,师姐最不喜看书了。
“那我去看看。”
书房很小,远不比师尊的藏经塔,但却很是干净,想来是经常打理过的。师尊的藏经塔号称天下道书四大藏之首,无书不收无史不记,塔名求道。求道塔为历代青城山掌门所打理,每位掌门在位时都会为其添置收录天下经史等,也因此万年来能一直占着四大藏首位的位置,求道塔共九层,每一层都要到达相应的境界之后才可抵达,所以其实李清尘只看完了第一层的经史杂记已经一些师尊特意给他的经书罢了。
李清尘缓缓走进,只见屋内四面皆放置有书架,中间则是一个圆桌两个石凳对位摆放,想来是师叔研习之地。其实藏书真不能用多来形容,但有极小部分李清尘在求道塔未曾见过,顿时让李清尘来了兴趣。摸索着褶皱的书页,时不时还可以看到上面有笺注,想来这位小师叔是经常翻阅的。
《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阴符真经》、《太平经》等道门真经依次罗列,这些拓本,被小师叔如寻常典籍般与一些杂书一起放在了书架上。
李清尘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未曾见过的杂记,坐在石凳上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
书名《少年游》,分东西南北中五篇,分别是东域篇、西境篇、南泽篇、北原篇和中土九州篇,收录了九州四地的一些上古传说和一些当地习俗。李清尘跳跃式地翻过东境和西境篇,对南泽篇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书中记载道:“盖元皇时期以前,天地初开,时南有一泽,盖三千里,吞灵吐雾,遮云蔽日,万兽远遁,泽三百里而无一灵。不知岁月几许,泽心忽显一峰,峰生仙梅,为三千三百里内唯一灵。
此去三万载,梅长参天,花香数千里,引各路神兽仙禽栖息聚会,为南方第一福地。
一日,天降异象,显化天雷,雷声上惊三十三天,下震九幽玄冥,为天上天下第一雷劫。雷劫九九道,道道击于仙梅,梅枯火起,火烧泽蒸,又去三十三载火灭而泽消。
仙梅虽亡,然其香长存,千万年不散。所谓天之道,生灭相随,日去而月盈,不知何岁月,大泽地界运出新灵,有三千,是为灵族……”
书屋十分安静,唯有屋外风铃沙沙作响,屋内翻书声有序传出,灯火摇曳不定,读书人乐此不疲。
原来灵族是如此孕育的,生灭相随,日去月盈,实为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