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若愚前来拜见”
书生应声而来开门迎赵若愚进屋。屋内墙上挂一副劲竹丹青,屋内大小用具皆是竹制,一炉熏香香气浅浅飘留室内。
书生引赵若愚坐下开口道
“你可知竹有十德?”
“晚辈不知”
“一曰正直不弯;一曰奋进不止;一曰虚怀若谷;一曰质朴无锦;一曰奉献无悔;一曰卓尔不凡;一曰谦逊善群;一曰性坚不折;一曰持节操守;一曰担当作为。”
“人有千人千面,竹亦千竹千姿。竹皆有竹心,竹心大小不同决定竹之千姿。可为笛,可为筏等等”
“接下来你可在此修行,也可另寻他处去留由你”
赵若愚闻言盘膝坐下,心沉神内。
“竹身可比人身,那这竹心可喻为人之品性,也可比为人之所习武功,这易筋经即为外功,洗髓经即为内功,易筋经可为竹身也可为竹心,竹身竹心本为一体何须分离。何不人身易筋经为身,洗髓经为心,心在身上,身心自当合一。
赵若愚运转易筋经内力游走全身,同时默念洗髓经口诀,口诀随内力游走不息,整部口诀默念多遍,之前难以冲开的穴道先是松动,随后彻底通畅,内力行至任督二脉处滞纳不前。数十次尝试后仍是无果。
赵若愚睁眼起身,拱手拜别书生。
“多谢先生,令若愚茅塞顿开,先生大恩若愚莫不敢忘,不知若愚有何可为先生效劳”
“许你机缘本就无功利之图,以后若有疑惑,自来便是”
“如此多谢先生,若愚离家多时,恐家母挂念,先行告辞来日再来拜访先生”
“如此甚好”
望着赵若愚渐行离去,书生不禁愕然。
“这赵太公弟子天资果真了得,稍一点拨,了悟非凡,方才我观他周身金光流转,想是神功精进,况年岁尚小,不过这赵太公的人情可是珍贵异常,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
心中忧心母亲挂念,赵若愚疾步出得竹林,穿过村落,天已渐黑,门前母亲江晚慈已是伫立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