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夜里想起,倍感凄凉,但时日见长,也就习惯一人”
“之前又听公子提起,不免伤感”
“由此是青莲不对,不该提起姑娘伤心事”
“公子不必自责,这些本就是伤疤,只是时间揭开的早晚问题”
两人对着话,这雨还是不见停,反而越来越大。
“公子,恕我冒昧,公子前来赶考,也是未有家人陪伴吗”
“我是从小被村里老人捡到养大的,吃的是百家饭,好在乡亲们对我都很好”
“此次进京赶考的盘缠还是乡亲们凑的”
“那我们也算同病相怜,哈哈”
“你倒是很乐观”
不说话时,我看着书等着雨歇。
还好等到雨晴,我俩都没说话,我默默地收拾自己的书籍,行李,她轻轻地在哪里烙饼。
相聚总是要分别,我们也不例外。
外面雨停,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怡人,而我却感到不踏实,觉得少点什么。
从屋里到院门外几步的路我俩愣是走了半个时辰。
不过再是不动消磨,还是到了门外。
我看着她的眼睛在噙着泪未落下,他看着我不停两只手搓着不说话。
终于还是她先开了口:“青莲公子,不管你以前叫什么名字我就喊你青莲公子好吗?”
“好的”
“那你还是要去进京赶考吗”
“是啊,我已寒窗苦读几十载”
“难道读书就一定要考取功名”
“也不一定呀”
我正要说话,一道声音自不远处响起!这么远的距离还能听见我俩说话。
我扭头一看,只见一位老者身穿素衣,眉须皆白,朱颜慈目,踏着云步而来。
“老丈,刚才是您讲话吗”
我端详着老者道。
“是啊,秀才公,与姑娘情未断,事未了如何能走”
“老丈说笑了”
风小柔害羞地低头说道。
“老头子我活了一把年纪见得多了,我能帮你说服他留下来你信吗”
“真的”
“真的,容我去和他说”
“秀才公”
“老丈请说”
“你说你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那做官之后呢”
“做个清官,为民请命,报效乡亲们的养育之恩”
“报恩需要多少银两”
“乡亲们自小将我养育大,我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老丈您说需要多少银两?”
听到此处我甚至是有些恼怒,但多年读书养成的性情让我稍平下心来。
“年轻人不要急,我可以承诺你以你名义你村子以后每年我许以十两黄金,你可愿放弃功名,与我同游”
“但不知老丈是谁如此大的口气”
“呵呵老夫的名字,好久没人这么问了,我府上的人都唤我汪夫子”
“汪夫子!可是国子监大祭酒汪夫子!”
“哈哈,这世间还有人记得老夫”
“天下读书人谁不知道您!当代儒家圣人,不知夫子为何如此看重青莲”
“你是天生仁心啊,这天下是天下苍生的天下,不是某一族的家天下。奈何他们还是看不清,视民如草芥,如奴隶供他们驱使,却又视他们如洪水猛兽,怕他们反之。”
“可笑不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天下如此之大,凭我一人之力又可以兼顾过来”
“拥有仁心者,过目不忘,读书自会融汇顿悟,如此天资如不能为民用之,也是妄然”
“如今这朝廷自先祖开辟,代代积弱,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啃食民脂民膏,官场混沌,清官难以立身为民”
“不若你投身国子监,修得儒身,再济世为民,这天下哪里你去不得,这民众哪里你不能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