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指的是修行的功法,罗浩猜想龟壳中显露的那幅刻图可能是某种修行法门,或者某种术法。
虽然目前尚且还发挥不出其效用,不过平常时时冥思观想,却能够让心境更加平和自然,颇有些清静无为的蕴味。
罗浩料想这世间应当还传承有真正的修行法,这也是日后寻觅的目标之一。
“地”便是指适合长久修行之处。
人们常说的“洞天福地”,概莫如是。大凡修行有成,都有“道场”,算是修行之人的大本营。
又说回“侣”,在罗浩看来,“侣”指的是修行路上的同行者,修行意味着超脱凡俗,但并不是脱离了社会关系。
修行者同样需要同伴,所以“侣”通常而言可以是男女、师徒、道友等等。
当然,时代不同了,公母、雌雄、男男、女女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老子骑了头牛,张果老坐了头驴,唐僧西天取经还配了一只猴、一只猪和一头马。
侣的重要性,可以是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也可以是陪伴,毕竟修行无岁月;当然也可以凑在一起大眼瞪小眼。
大多时候,有总比没有好。
不过,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罗浩不知道是否会找到同行者。
自己是因为机缘造化才踏上了这条路,而这世间,在这个时代里,像他这般的人还有多少?他尚不清楚。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且待将来吧。
.............
次日清晨,罗浩便背着行李出发去了海边。
这次前往海屿,少不得要行船。罗浩决定到当地渔民处租一艘小渔船。
他来到了白云岛靠近外海的一处海滩。这处海滩上遍布着数座养殖场。
现在近海渔业枯竭,不过海水养殖产业却逐渐有了规模,不少渔民不再出海捕捞,而是就近在海边承包滩涂或者海域进行海水养殖。
早晨的海边,一片风平浪静。
蓝天白云下,海水养殖场一串串挂在竹架上的牡蛎,引来一群鹭鸟,时而引颈鸣叫,时而俯冲入海,景色倒是充满海趣。
星罗棋布的竹排漂在海中,竹排下的海水被纱网隔成大大不一的空间,放养着牡蛎、鲍鱼等海产。
看到不远处的竹排上站着一位中年男人,罗浩喊了一声:
“大叔,这里能租艘渔船吗?”
男人头戴渔帽,围着头巾,看得出来肤色很黑,估计是常年在竹排上晒的。
待走得近了,那男人朝罗浩笑笑,露出一口白牙:
“小伙子,你要租船?去海钓吗?”
见罗浩点了点,男人便带着罗浩去挑船。
“这十几艘都是可以租的,左边这八九艘船租金一天150元,右边这几艘要贵点,一天200元。”
罗浩走近后,挑了艘结实一点的渔船。
“小哥,你是当天来回吗?”
不少本地人或者游客出去海钓也来他这边租船的,不过海钓一般都是当天来回的。
“我可能要租个六七天。”
男人一听,便知道罗浩可能不是出去海钓,不过他也没有多问,只是说了要先交1000块押金,具体租金按照实际天数来算。
让船家简单清扫了一下渔船,罗浩便撑着桨出海。
那男人见罗浩在海中撑船很是熟练,便不再关注,自顾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