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都是一些建好的设施,拿来就可以直接用的东西。
只不过在旅大市,老百姓对东瀛人留下的藤山病院,却有了分歧。
有人觉得藤山病院死过不少人,还是东瀛人做人体试验的地方,特别是最后那群东瀛人死的都太邪性了。
这些部分人大多都觉得,藤山病院太晦气,不是一个好地方,应该由政府拆除重建一所医院。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现在旅大市根本没有多余的物力、财力,去从新建一栋医院。
再说就算建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可是自己看病却是随时都会需要的事。
要是没有一个专门、集中的地方看病、治病,那老百姓生病了怎么办,所以他们不赞成拆除,应该稍作修整,就重新投入使用。
这两个声音当时吵的是沸沸扬扬,甚至还发起了全市投票,打算由旅大市的市民集体发起投票,来一同觉得藤山病院的去留。
不过,这出闹剧并未持续多久,就被当时暂任的旅大市市长给压了下来,并且力排众议,决定部分修整过后,便开始试启用部分建筑。
优先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至于说重建的问题,就先等日后旅大市经济跟上来了,再在藤山病院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拆除重建,直至将其全部建完。
听了这个想法,争议双方便暂且放下争端,并且同意了代理市长的这个决定。
随后,旅大市政府便面向旅大市所有的大夫发起了应征通知。
希望那些有意向的医生可以加入到市医院,集中帮市民看病,而另一边的藤山病院经过半个多月的修整,部分大楼也开始了接收病人。
但是由于战争不只带来了灾难,还带来了各种疾病,而疾病,不只包括身体上的,还有一些精神上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战后创伤。
这种创伤,除却一些简单的做恶梦、性格大变、情感分离、感情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结果之外。
如果其受到的刺激过于强烈,就有可能导致精神上的失调,也就会形成现在所谓的精神病。
由于当时的战争过于参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都是十分常见的场面,更有甚者是亲眼见到亲人死在自己面前而无能为力。
或是东瀛人被逼迫着杀害自己的亲戚、朋友。
正是由于这类刺激过多,以至于当时战后,旅大市街面上也留下了不少无人看管的精神病人。
由于当时经常可以看到,精神病人不分昼夜的大摇大摆横穿过市。
这样既影响旅大市的市容市貌,也对当时老弱妇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旅大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刻意修整出了藤山病院的一大栋楼,并召集了不少人手,专门负责这些精神病人的医治和管理。
旅大市政府这么做也算一件好事,因此应征才发出去没多久,就招了许多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到对精神病人的医治和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