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佼佼者,目前在他看来有三人,一个是秦王世子,中山王,李承乾。聪敏好学,又知孝悌。对待兄弟姐妹都是非常好的,严厉又不失兄长的气度。
一个是被今上破例提拔的卫王,上柱国李泰。因他聪敏绝伦,而且自小酷爱文学书法,很受秦王喜爱。
最后一个是汉中郡王李恪,前隋杨广之女杨妃之子,身具两朝血脉的他,始终被人诟病,但这不影响他的聪敏和才华。
在他眼里,其他的大多数宗室子弟,哪怕是太子的孩子也不行,就算有出挑的,但与这三兄弟比起来都差太远了。一群小子不学圣人经典,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一讲学就哈欠连天,实在不堪造就。
“咳咳,问:今上为何要起兵?”孔颖达刚说完,打瞌睡的马上清醒了;睡着的马上擦干净哈喇子,眼睛炯炯有神;东歪西扭的马上就摆正姿势,跪坐恭听。
孔颖达摇了摇头,其实老孔根本没指望他们,他主要问的就是那三个人罢了。
“中山王,你有何见解?”
见老师提问,李承乾思索一番答道:“皇祖父起兵是为了天下百姓!”
孔颖达颔首,笑问:“何解?”
李承乾站起身来,向孔颖达拱手鞠躬,恭敬地解释道:“先生问,皇祖父为何起兵。我以为不起兵,无以致太平。父王曾经说过,如果天下太平,百姓能得一夕安寝,一餐饭食,便不会造反。而前隋让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皇祖父才要起兵推翻暴隋,还天下百姓太平。这是大仁大义。”
“不错,还有其他想法吗?”孔颖达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摇了摇头表示没有了。
“先生,我以为皇祖父起兵是还为了跟随我们的人不受欺负。”旁边的李泰补充道。
“取巧!”
不过孔颖达也知道这对这两个小人儿已经是常态了,李泰总是喜欢拿自己和他大哥李承乾比较,非要分个强弱。
或许历史上的李泰之所以会和李承乾争太子,除了李世民的宠爱之外,还有他那颗争强好胜的心导致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谁不想要权力呢?但如果说对那个位置没什么想法的人,那就是李恪。身负两朝血脉,这是他生来就带有的原罪!皇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是轮不到他的。
因此李恪一直很沉默,与他两个兄弟全然不一样,只是喜欢自顾自看书,在孔颖达看来是一个治学的好苗子。
孔颖达曾多次提问为难李恪,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也有几分自己的见解,有些时候一些见解连他这个儒学大家都能为之耳目一新!
因此孔颖达也十分喜欢这位汉中郡王,倘若不是因为了李恪身份特殊,他几乎想向李世民请求收李恪为关门弟子。
因此,此时的孔颖达转头看着李恪,似乎在鼓励他回答问题,但李恪却并没有说话。
孔颖达摇了摇头,他倒也不强求,他也不是为了那五斗米折腰的人!
但其实孔颖达不知道的是,李恪在想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
春末时节,长安也免不了飘着雨。闻着尘土的味道,听着外面的雨声,看着这馆内的人,李恪开始怀疑了。
他的前一世到底是2024年因为突发肺部疾病去世的普通教师,还是三十四岁被赐死的吴王李恪!
还是说这全都是梦?!
不过无所谓了,看着熟悉的景色和熟悉的人,他笑了笑,他知道他此刻就是大唐秦王三子汉中郡王,未来的吴王李恪!
既然回来了!那就要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不求其他,只求个问心无愧!!
“先生,您的这些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想回答。”李恪淡淡地道。